应对时代挑战推进科技合作
图①:9月25日,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展出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图②:9月25日,观众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与机器人握手。
郭俊锋摄(影像中国)
图③:9月25日,小观众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展出的一款芯片吸引。
郭俊锋摄(影像中国)
图④:2021中关村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陈晓根摄(影像中国)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论坛经过14年发展,已经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今年的中关村论坛,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2021中关村论坛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主题,于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聚焦全球科技前沿,关注共抗疫情的全球挑战,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关切,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政府官员,线下线上,纵论创新,推进交流合作。论坛期间设置会议、展览、发布、大赛、交易、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为技术变革插上翱翔之翼
回顾5天的论坛,不论是嘉宾的发言交流,还是展示的各项创新成果,乃至会议服务的各种细节,“智慧”贯穿始终。诚如一位嘉宾所言:智能时代,智慧为技术变革插上翱翔之翼!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技术、量子科技……论坛上,国内外政要、顶尖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就前沿技术碰撞思想火花,畅想智慧未来。“量子信息技术的魅力,就是在实际应用中,它的性能可以超越现有技术的物理极限。”在量子科技发展与未来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从制订长期规划、提升自主研发、强化应用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四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共鸣。
“未来能源发展需要更多的智能技术,我们可以运用最先进的能效技术,比如智能电网等,来提高能源发展的效率。”在“智能+能源”论坛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表示。
“过去10年间,超宽带、5G以及云、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非常快,这些技术正在走向与各行业场景深度融合的阶段。”来自中关村的企业家认为,这些技术将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们希望用智能终端来弥补数字鸿沟,让更多的人与世界相连,进入智能生活。”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说,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关村整合牵引数字资源,进一步激发产业协同优势。
智慧生活正变得触手可及。长安链算力一体机,将区块链技术带到人们眼前;塑料薄膜般的柔性金属基透明电极,让折叠显示更为轻松;行李箱大小的“城市大脑”,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在离论坛主会场不远的展馆中,500余家企业带来的各种“黑科技”,让不少观众赞叹。
“基于DNA折纸技术,我们构建了能够在动物活体内稳定工作的纳米机器人,可实现药物的精确定点输运。”北京君全智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公司总经理史权威说,“更加智慧和先进的医疗手段,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论坛首次为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了数字胸牌,只需在指定地点轻轻触碰,会议的最新议程就能瞬间显示。”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裘里晶介绍,智能安检测温、智能机器人消毒、智能垃圾分类……此次论坛的会议服务应用了30余项新科技产品。
描绘未来健康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