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极中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两周年再攀高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26 08:37:01
浏览

原标题:新华全媒+丨瞄准“极中极”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两周年再攀高峰

  将百姓的痛点、难点细化进文件,将文件中的制度创新落地,让发展的红利在项目建设中全力释放……即将迎来挂牌两周年之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出“答卷”:除了深化落地首批32项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区还在今年新推出41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65个重大项目,向制度创新“极中极”攀登。

  “制度+项目”双轮驱动,“试验田”再结发展新果实

  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摆、大小不一的湖荡串联起如诗的风景,几台挖土机正“奋力”作业……深秋的长三角,示范区水乡客厅蓝环示范段理水筑绿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

  作为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位于沪苏浙交界处,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具有空间和形态上的复杂性,它的规划建设是示范区制度创新的集中体现。

  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锋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建设,执委会及相关部门通过编制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沪苏浙两省一市还以同比例出资等方式共同组建了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实现了跨省共投共建。

  “一体化制度创新是示范区的核心和使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介绍,聚焦一体化重点领域,在去年推出首批32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示范区今年又推出41项制度创新成果。

  如出台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率先实现跨省域空间规划“一套标准管品质”;着力破解不同行政主体的核心利益问题,出台示范区跨域财税分享实施方案;聚焦土地指标等问题,出台示范区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操作办法。

  去年形成的32项制度成果也进一步落地见效。比如,在生态环保“三统一”制度基础上,新出台8项统一标准,建立7项统一监测机制;同时,在国家相关部门直接推动下,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在全国重点区域复制推广。

  打造科创“样板间”,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上海市青浦区加快打造万亿级的长三角数字干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在2021年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位列全省第一;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去年以来招引签约高质量项目341个、投资额2200亿元,超示范区成立前5年的招引总数……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2021年示范区内三地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青吴嘉三地何以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两区一县各自“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区域协同效能开始显现。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荣说,吴江能取得这一成绩,除了内部的奋进,更得益于学习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的落实。

  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全国首家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的企业英诺赛科、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在示范区的“磁场”下,如今各类高科技项目落子频频,也吸引了更多建设主体。

  成立于去年8月的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则再次发挥“能量场”的作用,吸引更多“事业合伙人”。华源介绍,开发者联盟今年又吸纳16家新成员,目前共有成员单位41家,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在青浦区落地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上海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吴江区,成立华为(吴江)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与当地高校共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ICT人才岛;在嘉善县,携手敏实集团共同打造智能智造灯塔工厂标杆,建设“中软国际长三角新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作为开发者联盟的创始成员单位之一,华为在长三角的布局,正成为“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生动实践。

  同城化效应凸显,发展红利竞相迸发

  随着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同城化”举措正给示范区居民带来“不是一个城市,胜似一个城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