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已经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万多起(2)
不少电动自行车车主感叹:“买车容易,用车难啊,特别是没地方充电,太愁人了。”与此同时,电动车“上楼入户”、私自拉线充电等现象频频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也呈多发频发趋势。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电动车火灾,其中80%的火灾都是充电时引发。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已经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万多起并造成人员伤亡。不少城乡居民习惯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停放、充电,有的还停放在门厅、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一旦起火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很快能充满整个空间和通道,导致疏散、逃生困难,造成人员伤亡。
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
对此,一些小区已经在积极探索修建室外充电桩。今年6月初,朗琴园小区开放了一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以每充电1小时收取0.5元的价格提供给业主使用。
“从使用来看,目前效果还不够理想。”北京某小区业主张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的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集中在一处,距离一些业主比较远,如果晚上把车停在公共充电桩充电,第二天一大早要走路10分钟才能取到车,比较浪费时间。小区里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但充电桩数量有限,车主经常会遇到没有空余位置的情况。有时即使充电口空闲,但附近经常停满车辆,难以挪车,充电仍不便利。
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贾永峰表示,在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各地要做好电动自行车“下楼”后的配套工作,要推广建立电梯电瓶车阻车系统,建设停车棚并安装充电设施,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今后将继续加强源头管控和综合治理,推动建设更多停放、充电场所,跟进出台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推动实施固定充电场所电价优惠政策,为公众安全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提供更好保障。同时,指导物业管理单位加强巡查检查,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琼色说。
3.“全生命周期”合力监管
【案例】
有人问,时速不超过25公里,这是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硬性指标,但为什么路上有些车跑得明显更快?“因为有的车主会对车辆进行改装,或者‘解锁’,突破车速等限制。”外卖骑手张志峰说,对于骑手来说,车速和配送收入成正比,如果不给车子提速、增加续航,每天会少挣不少钱。
当前,快递外卖等服务行业对电动自行车的依赖程度较高。一些外卖骑手每天平均要送30至50单,跑大概一百公里,电动自行车是他们的“老搭档”。
张志峰告诉记者,对电机和电池进行改装后,电动自行车时速可达到65公里,续航在150公里左右。有的外卖骑手虽然改装花费近4000元,但骑着改装后的车子送外卖,每天大概能多挣75元左右,不到两个月就能回本。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消费者购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时,店员会“主动”向其提供“解锁”服务。按照相关规定,当时速超过15公里时,车子就会发出“滴滴”的警示音,但当店员插上相关仪器进行“一键解锁”后,车子不仅不会再发出警示音,而且时速可达40公里。
此外,也有人反映,一些电动自行车车主不遵守交规,“风风火火”,经常逆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而在管理方面,一些地方也存在简单粗暴、“一刀切”等现象。比如,对违规停放电动车“拖走了之”,罚款标准混乱,存在以罚代管、执法不规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