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政策解读)(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1-21 08:30:01
浏览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的更新,还包括传承历史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应当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认为,《通知》提到,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从过去的“拆改留”转向“留改拆”,把“留”放在第一位,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有助于历史遗存、邻里关系、社会结构等的传承。

  如何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通知》提出,一是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不脱管失修、修而不用、长期闲置。二是保持老城格局尺度。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三是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杜绝“贪大、媚洋、求怪”乱象,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鼓励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建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建筑。

  “《通知》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强调了城市更新对既有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全要素保护,直接‘点名’诸多破坏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的情形,划出了红线。”石晓冬认为。

  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是什么?《通知》提到,要鼓励推动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

  在王凯看来,“开发方式”主要是通过规模扩张赚快钱,获取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这既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过剩,又破坏了城市特有的格局和文化。“经营模式”则体现为“投资长周期、运营长期化”,主要是靠运营赚慢钱,背后是所提供的产业服务和消费升级服务。

  在梅花剧社听地道的川剧、在香香巷品尝特色美食……这两年,四川成都的猛追湾,从沿岸布满老厂房和旧宿舍的“老街”变身为夜市热门打卡地。

  “项目采用了‘工程总承包+运营’的合作模式,引入万科作为运营主体,对收储资产进行改造,并通过招商和运营获取一定收入,平衡改造投入,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成都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法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注入文创、市集等新元素,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除了一些地方认识不全面、政绩观存在偏差,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商圈、高档小区之外,当前城市更新还存在着动力不充足、制度不够完善等难点。

  比如,现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土地供给、金融、财税等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大都是在大规模、高速度新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还不适应存量修缮改造需要。另外,市场主体对于回报低、投资周期长的存量修缮改造类项目也缺乏积极性。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下一步,如何积极探索推进城市更新?

  汪科介绍,在加强底线管控、督促对正在建设和已批待建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再评估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比如探索结合城市体检评估推动完善城市更新的政策机制、单元划定方法等;研究建立适应大规模存量更新的标准规范体系,合理设置日照、消防、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技术标准。

  此外,住建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土地权属和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鼓励土地复合利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城市更新的信贷支持。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1日 02 版)


(责编:孙红丽、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