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寒假“限玩令”引关注网游“防沉迷”有用吗?(2)
“这个规定虽然不是最好招数,但是相对以往可以防止学生在行为上沉迷网络游戏,14小时是一个合理的时间限制。”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小学部校长叶和丽认为,游戏里也包含着“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合作共赢”等许多“益智”的成长因素,与其对孩子玩游戏进行时间限制,不如从游戏的开发内容下功夫,让网络虚拟世界成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空间,让游戏成为他们另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有利条件。
防沉迷措施,落地or落空?
身份认证问题亟待优化,“解防沉迷”灰产业务提价
“限玩令”推出及时,落实过程中是否也能“圆满”呢?六年级的杨同学反映:未成年人仍可通过说服、哄骗家中爷爷奶奶替其“刷脸”通过系统人脸识别监测。家长李先生发现,未成年人游戏过程中触发人脸识别的几率较低,仍存在可借用他人账号玩游戏的情况。他建议完善游戏者身份认证相关措施:“游戏公司要严格执行刷脸认证,最好每局游戏开始前和固定阶段都要求刷脸。”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明宗峰指出,防沉迷新规无疑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实是一个有效措施。但实际问题在于,部分高年级小学生会冒用父母身份证信息,借此绕过防沉迷限制。目前市场大量存在“解防沉迷”的业务,通过将账号绑定成人身份信息绕开未成年管控措施,在去年8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政策出台后,该灰产业务的价格在业内也普遍提高。
明宗峰认为,腾讯率先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方面作出了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需要全社会协同努力。”
人脸识别技术仍需解决系列难题
目前,人脸识别是破解网络沉迷困境的为数不多的技术选择路线,但其全面实现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国青年网创新产品中心总监、人民德育数据中心副主任邵德海分析,人脸对比库的法定来源和费用成本、识别的规则设定、技术开发难度、用户使用体验、隐私和信息保护,以及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拍摄到的其他敏感内容的保存、使用和传播,还有孩子习惯了人脸识别后会不会降低对游戏内别有用心人士的视频要求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在如今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强推人脸识别,放任各游戏公司自行其是,很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盛行,产生一系列更大的副作用,最终弱化政策权威性,冲淡国家近两年大力加强对隐私保护的效果。”
邵德海认为,防沉迷新规已发挥了一定作用,从各手机应用商城里的应用评价就可知道。以热门游戏《王者荣耀》为例,由于推出人脸识别功能,对未成年人起到了限制,不少未成年人玩家因此给应用打了1星差评。此外,很多玩家投诉游戏更新太频繁,而很多更新是围绕着防沉迷系统的。“这说明,游戏企业在响应国家政策方面也是花了很大力气的。但此次限玩新规则到底有多大作用,尚有待验证,而且新防沉迷政策涉及到的游戏产品数量还不够多。”邵德海说。
现就职于某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张先生分析称:“这个限玩规定只针对腾讯游戏玩家。沉迷网游的人,只要找到非法厂商甚至海外的游戏,就可以玩更长时间。”
加大力度整改成人级游戏产品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游戏公司虽然在游戏产品内有清晰的适龄提示,比如《王者荣耀》要求12+、《和平精英》要求16+等,但事实上仍有不少小学生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