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乱象何其多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3-21 11:01:01
浏览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的年化利率上限是24%还是36%,目前还没有定论。在诸多消费金融侵权投诉中,记者统计发现,主要投诉的是消费金融机构息费较高和不当催收。

“求职被套路办贷款,就业不成反要还款”“宣传低利率,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5%”“已明确还款期限还频繁电催,暴力催收”……多位消费金融客户近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反映,其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被侵害。

涉世未深的陈岱(化名)是其中之一,他刚从学校的“象牙塔”走出,抱着对就职的热情踏入社会,不想却误入套路贷的陷阱。据陈岱介绍,在参加一家公司面试时,该公司以入职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为由,引导其通过海尔消费金融贷得1.6万多元的培训费用,但培训结束后并未按协议给陈岱安排工作,而是让其在QQ群自行寻找,并向其出具空白的离职证明。

经过《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采访,海尔消费金融方面回应称:“已暂停(与上述公司的)合作,目前正在做反欺诈调查。接到用户反馈后,我们也非常重视,已经协助用户要求商户进行退款。”

陈岱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第三方投诉平台,关于消费金融的投诉达十万多条,其中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投诉量位居前三,“诱导贷款”“高利息”“暴力催收”的投诉屡见不鲜。头部机构招联消费金融还因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消费者权益保护审计工作不规范等违法违规事实,被罚290万元。

高息费之争

在诸多消费金融侵权投诉中,记者统计发现,主要投诉的是消费金融机构息费较高和不当催收。陆羲(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去年中旬在马上消费金融借了一万五千多元,年利率35%,利息太高了没法承受。逾期后,马上消费金融的催收公司就开始电话轰炸,暴力催收。”

对此,马上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我们的产品(利率)都是合法合规的,贷后管理上不存在爆通讯录的情况,都是客户留的紧急联系人。如果客户对利率有疑问,可以向客服咨询,对于确有困难的客户,可以协商解决。”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的年化利率上限是24%还是36%,目前还没有定论。记者梳理过往法院判例发现,2019年之前,中邮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皆存在综合利率超过24%年利率的情形,法院对超出部分做了不予支持的判定。深圳罗湖法院曾在一份判决书中指出:“作为金融机构,相较于民间借贷,其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罚息及违约金,应当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不应超过民间借贷法定利率上限,即年利率24%,对于超出部分,法院不应支持。”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是持牌金融机构,利率是受监管的。利率和客群、风控、坏账情况等相关,并不能说利率高就是高利贷。目前年化利率上限从司法保护方面看是36%,是否被认定为高利贷,可以看监管部门的认定和司法认定。消费者更加关注的应该是利率是否透明,是否违规营销、扩大宣传,是否有套路等方面。”

去年7月底有消息称,监管部门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相关监管部门提出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将个人贷款年化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其中,部分地区监管要求在2022年6月底前清理利率超标存量贷款。

对于上述消息,《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求证,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其实24%这个早就有窗口指导”。也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暂时没有收到监管指导要求。不过,受访的消费金融机构相关人士一致认为,压控利率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