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名新消费领域中存在营销失范、设套牟利等现象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消协了解到,28日,中消协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受理投诉相关情况,同时还发布了《“新”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一些平台和经营者违背“科技向善”的伦理价值,破坏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引发不少新型消费纠纷。
《报告》认为,消费纠纷普遍呈现出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有必要予以及时关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能产品质量安全亟待保障
《报告》认为,智能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智能家电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产品功能增加但系统稳定性降低、故障频发。
二是部分智能家电产品缺乏相应标准,不同品牌产品之间互联互通受限。
三是智能产品、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升级频繁,部分产品因升级导致故障或性能下降。
四是新能源汽车方面,部分投诉涉及安全问题,如驾驶过程中突然黑屏、断电、刹车失控、车辆自燃、自动驾驶失灵等,有些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还有一些投诉涉及电池质量问题,如电池续航里程缩水、充电时间过长、电池模块损坏等。
五是智能产品等关联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或被非法利用风险,尤其是消费者个人身份、生物性识别、录像资料、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极易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受损。
对此,中消协提出意见认为,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无论是传统消费品,还是智能化产品,确保产品服务质量和消费者安全是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为代价进行创新。
新商业模式营销失范现象频发
《报告》认为,新商业模式营销失范现象包括,一是一些商家和个人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直播带货,相关平台不承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责任,主播拉黑用户或卷钱跑路后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二是部分主播及其团队不诚信营销。部分网络视频节目主播诱导消费者充值打赏或设置骗局诈骗消费者钱财;一些电商带货主播编造“感人”故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三是智能家电强制推送广告现象普遍影响消费者体验。
四是有些平台网红“种草”软文泛滥,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
五是部分直播和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信息公示不清晰、不充分,或多层嵌套隐藏难以查询。有些以个人零星小额交易为由逃避公示、登记责任,实际大量从事网络交易活动。
六是利用盲盒的随机性和隐藏性做虚假、违法促销,如通过盲盒销售临期或过期产品等。
七是网络游戏道具抽奖概率不明,或叠加不明限制条件,诱导玩家反复充值。
对此,中消协提出意见认为,对于从事新商业模式的经营主体,无论是平台,亦或是平台内经营者,无论商业模式如何变化,诚信依法经营始终是立业之本,兴业之道。相关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应严格落实法律规定,依法履行审核管理义务,如实披露主体资质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提供商品和服务信息,切实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
利用新技术手段操控价格、设套牟利花样翻新
《报告》认为,利用新技术手段操控价格、设套牟利的现象包括,一是移动支付方式下仍采用传统“四舍五入”方式收费有违诚信公平。
二是利用智能产品软件“升级”收取事前未明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