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土地成为新的课堂(创业心得·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02 06:44:07
浏览

  “我们这里路不太好走,商贩来的不多,到了上市的旺季,柑橘不仅不好卖,还常被压价。”种植户曾辉所在的彭山区金鱼村比较偏远,想把柑橘销出去,一度要花不少心力。

  今年3月,曾辉把待售柑橘的信息发布在“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上,当天就有果商前来联系看货。没两天,4万斤柑橘就以高价销售一空。“现在有了好平台,果子不愁卖了!”曾辉笑着说。

  搭建销售平台,让销路更通畅是种植户们的共同愿望。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沈厅作为主要发起人,与十几位行业带头人一起成立了非营利社会组织——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联盟可以协助政府向种植户提供农技培训、农产品助销等服务,也能及时反映行业情况、积极献言献策,共同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没多久,联盟的服务就覆盖到全彭山的家庭农场。

  同年,彭山区出台鼓励电商发展的政策,刘沈厅和联盟抓住机会向农业农村局申请开发本土电商平台,得到了肯定与支持。5月底,“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集直播、团购、议价等功能于一体。“我们想实现种植户与商家无缝、透明的对接。”刘沈厅介绍。

  不过,平台初期推广工作并不顺利。有担心没什么用的,有担心被赚差价的,也有种植户干脆不懂电商平台是什么。彭山区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后,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宣讲,并利用融媒体矩阵配合宣传,向乡亲们阐明电商平台的公益性质,慢慢地,注册的人多了起来。

  还好,平台表现不负众望。小程序、公众号和代办销售群同时运转,供销信息几乎能实时发布。同时,联盟利用平台推广行业技术标准,种植户议价更有底气,果商选果也更顺利。很快,平台吸引了300多家农场和80多个商家进驻。2021年,平台实现柑橘订货1000万斤,葡萄500万斤,价值超过8500万元。

  销路不愁后,乡亲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地里。“好果子才有好价格,好价格才有驱动力。未来,我们不仅要把果子卖上价格,更要把果子卖出口碑。”刘沈厅说。

  “留住一个人才,就可能改变一方天地”

  “我想返乡创业,能不能去你的农场学习?”2021年3月,刘沈厅收到网友陈效的请求,他欣然应允。

  本科毕业后,重庆人陈效一直惦记着家乡,但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缺乏了解,不敢贸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他觉得“过来人”的建议很重要。

  两人的促膝长谈,不仅是对陈效的一次启发,也是刘沈厅对自己的一次回顾。当年,他辞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回乡创业时,有一些人不理解:“好容易拿上笔杆子,咋回村扛锄头。”对自己和家乡怀有信心,刘沈厅想用成绩回应质疑。经过4年努力,他钻研农技、热心公益,不仅自己的农场经营良好,也给更多人带去了帮助。

  参观农场、学习技艺,一段时间下来,陈效思路逐渐清晰。离开彭山后,他又前往广西继续学习柑橘种植,并一直与刘沈厅保持着联系。“我一定要在重庆老家开自己的农场”,陈效言语中已有了不少的底气。

  陈效的来访坚定了刘沈厅的想法。“应该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农村的新风貌、新故事。”他把农场转型为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基地,去年就有1000多名高校师生前来参观学习。

  走进田间的年轻人果然会带来惊喜。果园大棚的塑料膜常年积灰,雇人清洗成本较高,频繁更换又易造成白色污染,刘沈厅把苦恼告诉学生们,没想到几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快就构思出一款大棚洗刷设备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