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服务宗旨制度与技术双向赋能数字政府建设(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28 11:51:06
浏览

强化数字服务,建成了覆盖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线上用户总数达3970余万,除涉密等特殊情形外,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在市政务服务网应上尽上,97.98%的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100余项事项可在4个移动端渠道实现“掌上办”,230余项服务可在2832台自助终端上就近办理,116项事项和142项高频服务线上全国通办,242项事项“京津冀+雄安”四地通办,引导式办事指南、在线导办、用户空间等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以“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跨省办”为代表的一体化服务体验持续优化,便民利企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强化数字监管,探索监管“一码共治”,将北京市城市码与电子营业执照企业身份码融合,支撑企业端、监管端等多方应用。企业通过扫码,可以接收定向推送的“合规手册”,对照开展合规自查,推动市场主体自治;监管端能够实现“扫码照单检查”,实时查看检查对象信息,对照检查清单实施闭环检查流程,实现监管过程全透明。

强化数字营商,搭建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统一的服务包工作平台,形成“统分结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及时掌握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精确研判发展态势,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支撑全市近万家企业的诉求对接服务,提供了企业纳入、诉求收集、诉求分派、落实反馈等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以及与12345企业服务热线的联合考评功能。

强化接诉即办数字化转型,推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智能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受理、智能派单、智能回访等场景应用,提升派单精准度和市民感知度,并推动接诉即办向互联网延伸,目前共有17+N个网络渠道实现全时受理。建立统一的民意诉求数据库,汇集5300多万件群众反映记录、270余万条企业法人数据和7500多个社区(村)点位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民生痛点,建立“每月一题”机制,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主动治理、源头治理。

四、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互联互通、集约高效的数字政府平台体系

信息化平台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底座基石,也是推动各部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支撑。要按照智能集约的原则,强化基础资源服务统筹管理调度、共性应用能力集约建设共享,整合构建结构合理、互联互通、集约高效、安全可控的数字政府平台支撑体系。北京市深化智慧城市“四梁八柱深地基”总体设计,形成了包括城市码、空间图、基础工具库、算力设施、感知体系、通信网络、政务云以及大数据平台(简称:一码、一图、一库、一算、一感、一网、一云、一平)在内的“七通一平”共性支撑底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三大业务场景,夯实技术支撑、业务支撑、数据支撑“三位一体”的共性能力,形成数字政务“实施一张图”,向全市提供集约化、安全化、智慧化的共性资源和服务,全面推动数字化“全市一盘棋”协调发展。如,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共性功能在政务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刻制政府部门电子印章4412枚并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补正、审批等环节应用2642万次,汇聚电子证照数据573类1.2亿条并在办事材料免提交、移动端亮证等场景中应用2148万次。建设全市统一的目录区块链,汇聚了57个市级部门的3.1万类数据项、340亿条政务数据,支撑了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监测、重大活动保障、区域城市大脑建设等市区两级150余项业务应用场景;推进面向服务、办公和决策的“京通”“京办”“京智”等统一应用,丰富和提升智慧城市服务功能。如,为助力首都疫情防控,推出了北京“健康宝”,实现一次扫码或亮码即可展示个人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并在本人健康码查询、扫码登记等功能基础上,提供“老幼健康码助查询”“他人健康码代查询”“核酸疫苗服务查询”“到访人信息登记簿”“京心相助”等功能,让市民在疫情背景下出行生活更加安全便利。

五、坚持数据赋能,将数据安全作为数字政府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