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潜深海“勇士”写精彩(科技视点·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⑤)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11 08:03:07
浏览

“蛟龙”潜深海“勇士”写精彩(科技视点·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⑤)

 

  叶聪在“奋斗者”号前留影。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供图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国产化率达到95%,“奋斗者”号是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它们为我国深海科学探索立下赫赫勋功。

  这三个大国重器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叶聪。

  他是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兼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载人深潜英雄”“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是我国深海装备事业及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领军人物。

  只有潜水器设计师真正下潜到海底,才能深刻理解下潜的“乘客”最担心和需要什么

  提起叶聪,人们对他的印象不仅是载人潜水器设计师,还是一名优秀的潜航员。在“蛟龙”号为期4年海试共计51次的下潜中,他曾38次担任下潜的主驾驶。“蛟龙”号首次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深度,都是在叶聪驾驶下完成的。

  “我的本职工作是深海装备研发和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做潜航员的经历帮助我更好地设计研发潜水器。就像飞机的试飞员,设备在交付用户前自己先试一试。”叶聪说。

  叶聪认为,一位潜水器设计师真正下潜到海底,才能深刻理解下潜的“乘客”最担心和需要什么。唯有亲自置身于直径2米多的狭小舱内,才能知道哪种设计让“乘客”更舒适,让“司机”操作更便利,让整个深潜航行更安全。

  回到岸上,叶聪的工作是设计好潜水器。

  “蛟龙”号实现我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从无到有的突破,“深海勇士”号形成自主可控的深潜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奋斗者”号成功挑战地球海洋最深处,这些成绩离不开中国载人深潜团队和叶聪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这20年间,从主任设计师成长为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叶聪深感责任重大,不断化压力为动力。

  “潜水器总设计师的职责是做出正确的决定,让潜水器研发团队有效运转。”叶聪说。他不仅要统筹好各系统,严格把好质量关,协调数十家参研单位的进度,还要负责科研难点的攻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深海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是叶聪最关心的部分。潜水器因什么目的诞生、具备何种能力、满足用户哪些需求、怎样长期维修保障……叶聪脑子里不停转动的,就是研制出“生命力”更强、使用体验更好、可持续运营的载人潜水器。

  评价一台潜水器,不是只有下潜深度一个指标。叶聪说,当前整个潜水器研发团队的工作重点,已经由追求深度转向对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他举例说,载人潜水器除了为深海科考服务,在旅游观光、规模养殖、珊瑚修复等领域都能大显身手,这促使团队做更多探索。

  “常年在一线,我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以及全民海洋意识的提升。”叶聪说,几十年前,许多人觉得载人深潜是异想天开。如今,许多人走近深潜、了解深潜。“能赶上好时代,为载人深潜贡献一份力量,我非常幸运。”

  从下潜600米到最大纪录载人深潜突破万米,我国潜水器实现跨越发展

  叶聪作为主驾驶,经常带领科学家下潜。

  有一次,他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陶春辉研究员一起下潜,目标是寻找一处仅在地图上听说过的海底热液活动区。海底境况异常复杂,几经寻觅,终于在3000米海深处跟随一条鱼找到了热液区,实现重要科研突破。这条鱼后来被他们戏称为带路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