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如何发力
原标题:宏观政策如何发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克服重重困难,呈现稳定恢复势头。宏观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下半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有望持续发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挥政策效益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今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安排达3.65万亿元,截至6月底已基本发行完毕。
“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这个前所未有的发行、使用“时间表”,从侧面反映了今年实施宏观政策的力度。
从财政支出看,尽管财政收入受留抵退税影响较大,支出仍然保持力度,1月份至5月份累计超9.9万亿元,增长5.9%,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中央财政将督促尽快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各地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特别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1月份至5月份基建投资稳步增长,有力托底经济。
与此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流动性;两次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上半年,货币政策靠前发力,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由于疫情起伏反复,部分地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部分行业和群体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对政策支持的需求更迫切。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总量上看,降准等措施的落地,释放了更多增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4月25日,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5300亿元。同时,央行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已上缴了8000亿元,超过了全年拟上缴1.1万亿元的70%,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4月份和5月份,广义货币(M_2)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5月份更是达到11.1%。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加大稳信贷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接下来,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保持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审慎经营原则,加快已授信贷款的信贷投放,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科学把握节奏
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是今年实施宏观政策的重要特点。
面临一系列压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金流问题突出。今年以来,全面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断加快退税实施进度,强化退税资金保障,确保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及时享受退税政策红利,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减负纾困。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大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纳入留抵税额政策范围,再增加退税1420亿元,全年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4月1日至6月25日,增值税留抵退税已有17033亿元退到纳税人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退税款达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