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1 11:54:06
浏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今年上半年,一组组数据绘出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的图景。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5.7%;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圆满收官,各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初夏6月,连片的海菜花盛开于清澈的洱海湖面。“听当地朋友说,只有在洱海水质特别好的时候,才会开海菜花。能亲眼见到,感觉特别幸运。”徜徉在洱海边,外地游客张小姐高兴地说。

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连片盛开的海菜花。受访者供图

“去年,‘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今年洱海不少水域已经连片开放。”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介绍,近年来,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洱海流域产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加大,洱海水质急剧恶化。为了打好碧水保卫战,不让一滴生活污水流入洱海,今年以来,集团依托大理洱海环湖智慧水务系统,实时监控6座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再生水厂,以科技助力截污控污,让洱海水环境实现长治久清。

如今,洱海的水质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从水里看向岸上,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成为洱海保护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景观带。让“环保花”海菜花长留洱海逐渐变成现实。

洱海的治理,仅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在北京,城区就能拍到星轨;在四川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景象重现;在西藏山南市,雅鲁藏布江绿色生态走廊生机勃勃;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芦苇青青鸥鹭鸣……美丽中国离百姓越来越近。

在今年1月召开的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生态环保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制图:人民网记者余璐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环境空气状况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水生态环境状况方面,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地下水环境质量、自然生态状况、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动真碰硬 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