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2 10:22:06
浏览

  推行绿色制造,往往需要大量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投入。魏琪嘉建议,要将前期技术研发费用最大程度分散化,让企业用得起绿色节能技术,避免高昂技术使用费阻碍技术推广。

  数字赋能低碳转型

  当前制造业正进入全面数字化新阶段,生产流程、业务管理等环节都对数字化提出更高要求。《方案》强调,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

  “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在主要行业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双碳”场景化应用,实现关键生产工艺能耗和碳排放数字化、透明化,建立从生产、存储、运输、接收、利用处置、环境容纳全流程闭环监管。

  “‘新能源云’接入国家电网经营区全部新能源场站超过291万座,装机容量超5.6万亿千瓦,注册用户超过25万个。”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碳资产管理办公室规划计划处处长吴静介绍,国家电网“新能源云”设计了环境承载、电网服务等15个子平台,实现新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我们还上线了浙江工业碳平台,为浙江全域41个行业4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工业碳效智能对标数据服务,助力工业生产节能减排和能效水平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未来会有很多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如何将技术和实践相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魏琪嘉建议,要以产融合作为纽带,借助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工业基础高级化、现代化水平,借助工业在全球市场竞争地位的提升反哺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最终实现科技创新、工业绿色发展和金融支持良性循环。

  此外,在促进行业技术产品和发展模式革新的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手段应用,通过完善税收政策体系,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市场建设,扩大绿色信贷投放,逐步健全基于市场的正向激励机制。

  “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打通绿电认购、交易、使用绿色通道,将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套制度,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吕萍说。(记者 李芃达)


(责编:赵竹青、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