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特色信披标准还有多远
原标题:建立中国特色信披标准还有多远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不断增长,各方对于ESG信息披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加快制定适用于我国发展实际的可持续信披标准已成为市场共识。
我国应该构建怎样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需要在哪些方面与国际标准形成差异?目前还有什么问题亟待完善?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信披标准要注重本土化
ESG体现的是兼顾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已日益成为国际共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全球ESG信息披露标准加快推进。此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表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计划于2022年年底前发布一套ESG披露准则,并可能最终在全球被广泛采用,对中国公司影响较大。
今年以来,证监会、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多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引,加快推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步伐。例如,4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首次将ESG纳入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实现相关专项报告披露的“全覆盖”;7月25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国证ESG评价方法,旨在提供适应中国市场的ESG评价工具,全面反映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绩效。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将ESG理念融入管理与投资决策中,主动披露环境、社会责任以及治理情况。但从总体来看,相较于成熟市场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标准,这也给投资者、企业和监管部门带来困扰。
业界呼吁,要加快制定推出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健全有效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是推动可持续投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长屠光绍表示,我国应在全球统一标准的趋势中与国际保持接轨,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标准,应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
“从全球视角来看,无论是企业管理自身的经济行为,还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或是监管机构完善监管要求,都需要依赖统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但全球实现完全一致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并不现实。”屠光绍说,具体到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在ESG的“E(环境)”方面,我国有自身的任务;在“S(社会)”方面,我国有当前发展阶段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ESG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定,既不能囿于自身特点不考虑全球大趋势以及大的原则和价值取向,也不能因为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共性,而置自身发展任务于不顾。国际共识和中国特色,二者不可偏废。
兼容性问题需把握好
如何既与国际融合对接,又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标准?
多位专家建议,可从三个维度构建统一规范的指标框架:一是重视气候等环境信息披露;二是关注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三是遵循现行公司治理规定。
“我国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应该兼顾实质性、定量化和本土化,在具体指标上还应符合国情,应讲‘中国特色’。”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表示,比如在指标中更加强调生产安全、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共同富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