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中没说的都在这里了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6 09:56:07
浏览

原标题:《独行月球》中没说的都在这里了

《独行月球》中没说的都在这里了

视觉中国供图

月球的确有一定概率能帮助地球“挡灾”,但如果是大量、高速的天体,除非直接撞到月球上,否则靠月球引力捕获的数量十分有限。

陈征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影片《独行月球》上映半个多月,讨论热度不减反增。在电影中,“月盾计划”失败,小行星π即将毁灭地球,被遗忘在月球的主人公独孤月,改变了重返地球的计划,独自扛着“宇宙之锤”炸毁小行星……

该片把喜剧放置于浩瀚宇宙的舞台,邀请了多位航天领域的专家担任科学顾问,喜剧之上,“科”味十足。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小行星才能毁灭地球?“月盾计划”是否可行?陨星碎片被地球引力捕获后,为何形成了星环?

10千米级天体撞地可致“绝世天劫”

多大的小行星才能毁灭地球?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毁灭地球”。

“如果仅是毁灭地球表面的生态圈,或者仅是让人类无法生存的话,很小的小行星就能做到。”陈征表示,按照目前科学家的估算,约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不过10千米左右。事实上,那次撞击形成了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撞击引起的热辐射和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才最终导致了全球70%的物种灭绝。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随机事件,科学家只能大致估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频率。从统计意义的角度,平均每年大概有一颗直径为5米级的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每10年有一颗直径10米级的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每100年有一颗直径20米级的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每1000年有一颗直径50米级的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每几十万年有一颗直径1千米级的小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

“几米到数百米级的小天体不会改变地球气候,直径1千米的小天体撞击还不会导致大灭绝事件,但直径超过10千米的天体,带来的损失则是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而这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止一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表示。

值得庆幸的是,在未来几百年内,地球没有面临“绝世天劫”的风险。小行星防御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告诉记者,直径10千米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一般“亿”年一遇,像恐龙在灭绝之前,就“统治”了地球约1.6亿年,“绝大部分这种级别的小行星,人类已经掌握了其准确的运行轨道。”李明涛说。

可如果“毁灭地球”,指的是把整个地球轰碎,那需要的小行星体量就大得多了。陈征表示,目前许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月球是地球早期被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以一定角度撞击后抛飞的物质形成的。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撞地球”都只能把地球“撞伤”,想要彻底毁灭地球,恐怕至少要大于火星甚至跟地球体量相仿的天体才行。

“从这个层面上说,地球是不需要保卫的。人类防御小行星是为了保卫地球上的生命,保卫人类自身。”李明涛说,46亿年前地球已经形成,历经无数次撞击依然稳定地运行在太阳系中,未来几十亿年还将一直存在下去。

靠月球挡碎片必然“挡一漏万”

《独行月球》在一开始就抛出了“人类如何应对近地小行星的威胁”这个难题。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全球科学家将实施“月盾计划”。

所谓月盾计划,指的是当小行星向地球飞来,人类在月球上部署“月球之锤”重型核弹,摧毁小行星,然后利用月球进行掩护,为地球阻挡小行星爆炸后产生的碎片。然而月盾计划并不成功,虽然人类把小行星π炸得粉碎,但还是有较大的碎片撞击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