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出海”:提升本土化经营能力突破海外业务“天花板”(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9-19 12:14:06
浏览

同时,海信凭借激光电视产品,首次在中国企业中实现了将售价近万元的消费电子产品销售给海外高端消费者。今年1-7月,海信激光电视海外市场的销量已超去年全年。

求解一个又一个“未知”

如今,北京时间晚7点已经成了海信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点。因为时差的关系,只有在这个时间,海信在全球各主要业务大区的负责人才有条件同时上线参会,而避免有的地方是深夜或凌晨。

最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却最直观展现了海信“本土化”的努力。实现研产销本土化,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赢得当地消费者口碑。只有实践过的人才会知道,要让这套体系完美运转起来从而实现目标,需要面临多少未知的难题、经历多少文化的磨合。

为开拓非洲市场,在非洲待了多年的海信国际营销副总裁刘斌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2013年前后,在以自有品牌逐步打开了非洲尤其是南非市场之后,海信决定在当地建设工业园,更好推进本土化。在当地人看来,有没有工厂是一家企业是否想在当地扎根经营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中非基金的共同参与下,工厂建设顺利推进,但让刘斌没想到的是,日常生产经营却经常“卡壳”——每到刚发完工资的那几天,很多工人就不来工厂上班了。“非洲人没有存钱的习惯,一发工资就会马上花掉,我们据此拿出相应的管理方案,慢慢才好起来。”刘斌说。

类似的例子,几乎每一位冲在一线的海信国际营销工作人员都能讲出一大堆。就好像游戏中“打怪升级”一样,每解决一个问题,海信就成长了一分。但这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旅程,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都会有新的课题需要面对,全球本土化能力需要不断进化和完善。

2021年9月在欧洲市场的那次遭遇,让海信海外供应链管理总经理张晓东至今想起仍捏了一把汗。彼时,从中国青岛发出、原本两周前就应该到达欧洲港口的一批原材料,迟迟不见踪影。当时正值欧洲的电视销售旺季,工厂一旦因断供停产,损失难以估量。联系船运公司后得知货物竟然因为希腊罢工而滞留在了当地,但海信并没有及时被告知。张晓东连夜与船运公司、欧洲供应链团队商量方案,最后决定“走陆运”,但成本却高出了一倍。

这再次让海信下定决心要加快推进广义的“端到端”的供应链能力建设。近年来,海信持续强化研发和制造的本土化能力,布局了日本、美国研发中心,用于满足北美市场冰箱、洗衣机、烤箱和空调等家电产品需求的墨西哥第二家工厂,泰国空调生产线,印尼电视生产线。

越来越多区域研发和生产中心的布局,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了更多、更优化的可能。而有了足够的供应链能力,才能将“可能”转变为“现实”。“比如,未来面向欧洲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再经过总部流程周转,而是通过供应链整合本地的制造加工能力,直接交付消费者。”张晓东介绍,而其中就包含供应链的信息化能力提升。

今年4月,海信南非工业园首批交付英国市场的冰箱,正式在英国市场开售。这是海信南非制造首次出口至欧洲市场,是海信产业链资源全球优化配置的一次重要尝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订单通过区域的本土研发、制造实现。

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海信的“本土化”故事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篇章不能不提,那就是跨国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