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心守护天宫(3)
《出舱活动操作手册》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整套规范,一共有8册数百页。该中心总体室人员参与了手册的大部分编写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没日没夜泡在办公室里,实在太困了,就坐在椅子上睡几个小时,两三天不回家是常态。最长一次,一名工作人员连续5天没离开过办公室。
神舟十二号任务发射前,总体室一名专家参加完出舱演练后,回办公室时突然晕倒在地。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诊断他为劳累过度,建议住院观察。
“不行,我今晚手头有个文件必须修改出来。天上的事,等不及!”夜里11点,这名专家输完液感觉缓解多了,执意要求回单位。等他加完班后,已是第二天凌晨。
出舱活动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航天员的出色表现,得益于航天员支持管理团队的有力指挥,也得益于“飞天战袍”——舱外航天服的出色表现。
众所周知,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能够顺利进行舱外作业的护身铠甲。舱外航天服更像一个人形飞船,能够抵御外太空的高低温和高辐射等。它既能给走出舱外的航天员提供安全有效的环境防护,还可以在密闭环境中给航天员提供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
翟志刚首次执行太空出舱任务时,穿着的是第一代“飞天”舱外服。与之相比,新一代“飞天”舱外服在使用寿命、工效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在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中,新一代舱外服的能力得以验证。刘伯明称赞舱外服表现完美,达到了人服合一的效果。
执行出舱活动前,舱外服支持岗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系列测试,确保供氧、供电、供水、通信等功能正常。服装气密性检查是重点项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任务成败甚至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出舱活动中,工作人员仍然要严密观察舱外服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迄今为止,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四号3个任务乘组已经执行了7次出舱活动,进行了大量舱外作业。他们先后在节点舱、气闸舱出舱,验证了新一代舱外服的功能,验证了机械臂协同合作能力,并首次在“T”字构型上进行出舱活动,首次搭建起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首次实现跨舱段舱外行走……
悉心保障日常生活
飞行1分钟,牵挂60秒。航天员在天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浸润着航天员支持管理团队无微不至的关爱。
他们每天的工作如何安排?吃得好不好?身体有没有不舒服?每天锻炼效果如何?跨越天地,该团队始终将乘组在轨安全和健康紧紧握在手中。
在航天员支持中心大厅内,大屏幕上显示着空间站各摄像头下的实时画面和一日工作计划。该团队20余人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进入测控区,进行血液检查……”飞行事件管理岗位人员实时观察并记录航天员一天的各项动作;环控生保岗位人员密切关注各类环控数据;“曙光”医生岗位人员记录航天员相关生理数据,评估和判断他们的健康状况,指导支持航天员开展常规医学检查和定期医学检查;失重防护岗位人员根据航天员锻炼情况,实时评估航天员对抗失重的防护效果;医学实验支持岗位人员实时辅助航天员操作实验和判读数据……
“给你们准备的节日盲盒找到了吗?”“最近状态怎样,心情还好吗?”该团队的牵挂和关心通过无线电波定期抵达苍穹之上。
“丁零零……”每一次从天而降的求助电话响起,无论何时,地面岗位人员都会“秒接”。
2022年除夕,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大年。神舟十三号任务乘组一早就贴“福”字,写春联,挂灯笼,晚上还吃到了香喷喷的饺子。
“团团圆圆合家欢”“锦上添花年年高”“竹报平安”……工作人员为航天员的年夜饭精心设计菜谱,每一道菜的名称都饱含着祝福和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