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分类监管持续升级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2-20 10:14:07
浏览

原标题:人身险分类监管持续升级

人身险分类监管持续升级

近年来,我国人身险行业保费规模和增速开始下降,行业增长出现瓶颈。传统的铺摊子、扩机构等粗放式竞争策略已经难以奏效,推动保险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这既需要保险公司理性深入思考战略和目标,也考验着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中国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和风险处置,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

扭转盲目扩张势头

数据显示,2022年非上市寿险公司盈利情况不佳。截至目前,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去年合计净利润不到23亿元,同比下滑超过90%,整体净资产同样缩水,超半数寿险公司亏损。从投资端看,在去年资本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承压,短期投资波动影响险企利润。2月15日,银保监会披露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5.35万亿元,同比增长9.15%;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83%。

不过,短期投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更应着眼于长期投资。从总体趋势看,保险资金服务保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保险资金年均财务收益率为5.3%,在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6%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稳定的正收益,有效覆盖了负债资金成本,且收益率波动性远低于其他机构投资者。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保险业坚持保险保障与资产管理业务并重,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职能,行业规模、承保能力和整体实力取得了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投资理念更加审慎稳健,风险管理体系完备,资产质量比较安全。近10年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由6.27万亿元增长至超2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4%。截至2022年11月末,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资金22万亿元,10年间增长了4.5倍。从保费规模看,去年的保费增长较为稳定。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赔款与给付支出1.5万亿元,同比下降0.8%;新增保单件数554亿件,同比增长13.27%。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3%。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历了追求规模的“野蛮生长”后,行业粗放式发展的弊病已经显现,企业逐渐摒弃以规模论英雄的粗放式发展理念。高成本盲目扩张不仅无法带来竞争优势,而且可能造成沉重负担。从价格水平看,当前的费率水平不足以支持市场主体走外延式扩张的老路。因此,我国保险业正从“以销售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转变,人身险公司越来越注重提升产品与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推动人身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日前下发《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对不同公司的精准画像,使用更高效集约的监管策略鼓励“好孩子”、纠偏“差等生”。

分类监管扶优限劣

“近年来,借鉴国际监管改革成果,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探索分类监管标准,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强化监管的‘匹配性’,即监管要与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相适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银保监会近3年来先后发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试行)》等文件,初步建立起银行保险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评级办法。“但保险公司的分类监管还停留在2007年左右建立的分类监管体系,当前急需完善现有的分类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