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麦机收率达98.5%,这些人值得记住(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14 09:13:07
浏览

在颍上县东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7组烘干机24小时开机。烘干员郑多保又是一夜无眠。“三夏”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他打趣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边,他将传送带对准出粮口,准备输出烘干到标准水分的新麦;另一边,又忙着将潮麦倒入烘干机组。郑多保说,今年前期,有的小麦每斤含水量能达到26%,不及时烘就可能霉变,好粮也可能变“坏粮”。

在一些流转了成百上千亩的大户看来,烘干最经济的办法还是靠“太阳晒”。赶着晴天,把水分控干,收割时多上几台农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抢收。但在基层走访时,记者也注意到,如果预约的农机未能及时赶到,一旦遇上阴晴不定的天气,这项最经济的办法,也可能成了一种冒险。

为了粮食归仓

临近晌午,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洪杰和同伴驾驶着一辆面包车,向镇上的韩老庄村驶去。面包车的引擎盖上贴着一行字——“谯城区午收农机抢修队”,让村里焦急等待收麦的农户安心不少。

大约一个半小时,“怠工”的收割机再次行驶在农田中。刘洪杰又接起了另一个咨询电话。这样的电话,刘洪杰近期一天能接上百个。

“三夏”时节,也是农机维修队最忙的时候,而且比机手们更要能熬夜。为了不耽误白天干活,一些机手会在晚上十点钟前后把农机开来。漆黑的夜,刘洪杰的维修大院里,棚内顶部两盏大灯通明。

谯城区每个乡镇成立了一支农机维修队,依托当地农机合作社实行划片包干。有的可以电话远程指导,有的是机手骑上老乡的电瓶车上门配件,有的则需要抢修队到田维修。刘洪杰说,正常一台收割机一小时能收七八亩地,他们这支队伍就是为在前线高强度作战的机收队伍做好保障。

让机收无后顾之忧,让粮食尽快归仓。除了农机抢收队,一些高速公路下口、国省干道交界口,还有一群人也在忙碌着。

“你好,我们为你登记下跨区作业证信息,如果有些乡镇机手不足,我们会及时跟你取得联系。”在颍上县颍上北高速公路出口,当地农业农村局农机监理站的王雨正在向机手讲述他们的服务,并送上毛巾、肥皂、防暑降温药等物品。

从2010年至今,颍上县跨区作业服务站已经设了13年。王雨说,有些机手已经是老熟人了。

“来了啊!”“对,来了!”简短的问候,是又一年的如期赴约。

今年夏收期间,安徽在205个主要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发放了约8000本《跨区作业信息手册》。这份指南里,列出了各地小麦预计成熟时间、农机维修网点联系方式等,为跨区收麦做好后勤保障。

麦收期间,阜南县许堂乡刘岗村党总支书记张振峰嗓子已经沙哑。“你说四亩一,他说四亩九,我建议就按四亩半算吧,后面还好多家等着呢。”在田头,张振峰随时准备处理机收中的各种突发状况。

在家里,张振峰的妻子张贵兰也没有闲着,机手们的一日三餐,她负责保障供应。临近中午,陈丽娟和董斐斐在地头吃上了张贵兰送来的午饭,红烧肉、豆角、咸鸭蛋,一份份家常菜,吃出了对异乡人的关心。“我们以前也有收割机,非常能理解他们在外面机收的不容易。”张贵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