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家“蓝色粮仓”(经济聚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党中央高度重视深远海养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近日,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问:端好端牢中国饭碗,发展深远海养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发展深远海养殖恰逢其时。《意见》出台,对于加快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有利于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水产品是重要农产品,能够增加食物总量,缓解主粮和畜禽产品供给压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对海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陆域与近海养殖空间趋紧的情况下,水产养殖发展的潜力主要在深远海。
有利于加快海水养殖现代化升级。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更为先进、养殖技术更为领先、产业链更为完备。比如,重力式网箱生产集约高效,桁架类网箱自动智能,养殖工船自主游弋选择适宜海域。深远海养殖还能有效带动水产育种、预制菜加工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深远海养殖布设海域水质更优、流速更快、海域生态容量更大,鱼类在天然的环境里生长,品质更优。扛牢养海护海责任,目前,深远海养殖的废弃物都能得到妥善有效处置。
深远海养殖装备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问: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成就为进一步推进深远海养殖创造了怎样的有利条件?
答:深远海养殖是新兴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并推广应用重力式网箱,目前已成为深远海养殖最主要最成熟的养殖模式。“十三五”以来,沿海地区陆续涌现出一批先进适用的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加速推进。我国深远海养殖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进一步推进深远海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养殖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养殖规模上,全国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倍和2.4倍,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养殖品种上,沿海各地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富发1号”和金鲳“晨海1号”等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大西洋鲑、许氏平鲉、军曹鱼等新品种选育加快推进。装备水平上,重力式网箱已能到20米水深的海域养殖。目前,广东“德海1号”桁架类网箱已经过17级台风的检验,网箱结构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山东“国信1号”养殖工船可游弋养殖,探索“船载舱养”养殖技术。
另一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以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通过渔业发展补助政策,对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造给予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科技部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都对深远海养殖发展予以大力支持。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在财政、金融、产权、用海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建造深远海养殖装备、完善产业链配套。
全产业链全环节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
问:新征程上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