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里程达4.5万公里(经济新方位)(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0 07:52:02
浏览

  “经过多年摸索积累,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已颇为成熟,几乎每月都有大吨位转体桥施工。”中铁二十四局高级工程师刘亚帅介绍。2023年11月中旬,国内首座三维不对称挂篮施工转体桥在安徽合肥实现成功转体。

  转体桥,只是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实力的一个缩影。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铁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力水平迈上新台阶。

  ——重大工程彰显非凡实力。

  一座大桥,创造3个世界之最。随着成自宜高铁开通运营,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式投用。这座世界最宽、跨径最大的公铁两用钢箱梁斜拉桥,呈现高铁、汽车、行人同层通行的壮观场景。

  一座站房,创造4项世界纪录。38个标准篮球场大小、4300吨重的钢结构如何修建?中国工程师想出了顶推工艺,先在附近空旷位置完成结构件焊接,再整体顶推到位。

  2023年底,江西庐山站东站房高架层钢结构成功横跨10条铁路干线,一举刷新钢结构跨线顶推施工宽度、重量、面积、滑轨数量4项世界纪录。

  跨江河、越湖海、穿峡谷、连群山……2023年中国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批超级工程顺利竣工,赢得世界瞩目。

  ——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铁路装备持续创新出彩,助力工程建设更加智能高效。

  2023年12月8日,“京滨同心号”盾构机顺利始发,负责新建京滨铁路天津机场1号隧道施工。

  “这台盾构机首次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泥水大盾构项目,盾构机可自动接收并处理海量数据,实现无人自主巡航掘进。”中铁四局京滨铁路二分部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安说。

  2023年12月26日,广州白云站顺利投用。这是我国首个大规模运用机器人施工的铁路工程项目,先后有18种智能机器人参与建设。

  “太行号”换梁机实现4小时换梁,即换即通车;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顺利下线,国产高端地下掘进装备从此有了全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2023年,技术创新与广阔的交通应用场景交汇融合,推动我国铁路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运输装备迎来新的升级。

  2023年6月28日,搭载CR450新技术部件的试验列车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跑出了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的新纪录,标志着CR450动车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为新一代动车组,CR450动车组力争实现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继续巩固和扩大中国高铁世界领跑优势。今年,CR450动车组有望完成样车制造并开展型式试验。

  2024年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

  “2024年,国铁集团将高质量推进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为重点,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另一方面,抓好联网、补网、强链工程,集中实施一批“短平快”项目。

  有序推进在建项目。铁路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辐射广。国铁集团将做好渝万、武宜、成渝中线等110多个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投资投产任务和实物工作量。2024年,上海至江苏苏州至浙江湖州高铁、浙江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等工程有望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