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江源头到东海潮头 一条大江铺展文明长卷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5 09:28:01
浏览

新华社杭州1月14日电(记者邬焕庆 王俊禄 黄筱 唐弢)从源头活水到大潮激荡,钱塘江走笔一个“之”字,挥毫万千气象。

从文明视角看钱塘江——这条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也是折射我国江河流域生态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

从钱塘江南部源头出发,记者以乘船、开车等方式,抵达江海相拥的钱江潮涌处,多次近距离感受这条生态与人文之江的脉动,求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碧水东流,源头端的生态之道

冬日的阳光越过山巅,投射在钱江源万顷林海间。四季葱茏的山林,此刻被晶莹剔透的雾凇披上轻纱,玉树琼枝宛如仙境。

人间胜地,同样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没想到啊,浙江境内也有黑熊出没!”听完钱江源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的介绍,来此参观的游客连声称奇。据介绍,钱江源国家公园连片面积大,人类活动干扰少,食源丰富,为黑熊种群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环境。

谷涧交错,茂林修竹,走进位于浙江省开化县的钱江源国家公园,到处回响着水与大地互动的乐章。这里不仅拥有全球罕见的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森林,还有中国特有的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钱塘江源头的涓涓细流,汇合成的第一条河流叫马金溪。

开化的县域形状犹如一片树叶,穿城而过的马金溪犹如叶脉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滋养着沿线5个乡镇、126个村,近20万人口。

溪边有个下淤村。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说,以前采砂是村里的主要产业,河道支离破碎。加上垃圾、污水都往河里排,马金溪慢慢成为一条臭河。村后的白虎山、月亮山,也被村民砍成了“瘌痢头”。

“在陆续开展流域治理、河道清淤、景观美化、‘人鱼和谐’溪流创建后,溪水焕发出它本来的模样,水质稳定保持在Ⅰ类。”马金镇党委书记、马金溪镇级河长徐许新说。

据了解,2014年以来,开化累计完成马金溪河道两岸绿化美化190公里,清理河道116公里,修建生态型堤防护岸110公里,创成15条“人鱼和谐”溪流。

水清岸绿的美好家园离不开人们的共同守护。

“蓝马甲”是开化人送给民间河长的亲切称呼。如今在开化,村村都有护河队,已有超过500名志愿者参与巡河、清理河道等志愿服务,形成了全民护水的浓厚氛围。

缘溪行,至云低水阔处就能望见上游的金星村。从砍树卖钱,到护绿“卖风景”,这里经历了“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的发展历程。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以金星村为代表,钱塘江上游广袤乡村通过推动污水、垃圾、厕所、庭院“四大革命”,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依靠生态红利,村民们“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正朝着“大金星”共富实践区进发。

灵山港是钱塘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运行近700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就深藏在湍急的山溪之中,江水从堰渠汩汩流出,泽润万顷良田。

衢州市龙游县林业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周土香说:“姜席堰的建造尊重自然,顺应河势、水势,不过多干扰河流的生态治水理念至今受用。”

修复治理,流域间的协同之道

位于钱塘江中游的兰湖,是钱塘江兰江段的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的中型水库。“十年前,这里的水是黑的,气味是臭的,环境是脏的,整个兰湖都是Ⅴ类水。”水库管理负责人金银亮回忆起清退沿湖养殖行业时,一组数据让他记忆犹新,“我们迁走了近3万头猪、10万只鸭,改造了一万多平方米的猪舍、鸭舍。”

如今,随着关停200余家养殖场、严控水污染等一系列举措,兰湖的水质从原先的Ⅴ类变成了现在的常年Ⅲ类,形成了3000多亩形态优美的净水湖面。

游客们春日来兰湖赏花,夏日在湖畔美术馆游览,秋日在湖面泛舟,冬日在风情小镇里品茶,由鸭舍改造而来的湖畔咖啡屋常年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