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丰收 同享喜悦(深度观察·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20 07:29:01
浏览

  秋高气爽,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瓦屋刘村的玉米地里,金灿灿的玉米穗随风摇曳。“你瞧,这玉米棒又大又饱,穗粒数都超500粒了,亩产量估摸能到700公斤。”站在田埂上,种粮大户刘建锋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兴奋。

  “今年的丰收,多亏了河南农业大学麦玉科技小院带来的新技术。这是小院推广的‘MY73’抗逆耐密玉米,配上宽窄行增密种植技术和轮作养地,增产妥妥的。”刘建锋指着马上要收的玉米介绍。

  麦玉科技小院是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牵头,依托建安区建之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河南禾青农业有限公司一起创办的。2022年科技小院成立之初,许多农户对这些“学生娃儿”心里没底。“头回搞培训会,也就二三十个人来,大家对我们还不太信任。”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山聪回忆,“不过咱没灰心,想方设法下地给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示范田也种出个模样儿,让大家看看。”

  过了几个月,小院的示范田显出了效果。看到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村民们很是服气。有一天,村民刘鹏跑到小院,着急忙慌地问:“俺地里玉米叶子上咋长了那么多黄点点?”王山聪赶紧跟着跑到地里,看后判断玉米得了南方锈病,当场给出了治疗办法。没几天,刘鹏家玉米的南方锈病控制住了。这事传开后,走进小院寻求帮助的村民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麦玉科技小院已给3000多名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服务的土地面积超过5万亩。“科技小院的‘学生娃儿’成了乡亲们的好帮手。”麦玉科技小院实践服务团负责人胡心如说。提起科技小院,刘建锋忍不住夸赞:“以前咱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科技小院,他们教咱怎么种、怎么防病,这丰收眼瞅着就来了!”

  科技小院不仅是乡亲们的求助好去处,也是学生们的田野课堂。“株高2.05米,穗位长78.5厘米,茎粗22.1毫米,玉米长势不错,今年产量估摸着能上个新高。”胡心如麻利地记录着数据,她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玉米密植和播期优化。“这些数据对我们来说,不只是实验成果,还是帮助农民增产的依据。”胡心如说。

  “科技小院实则不‘小’,在咱们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局里,能有大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介绍,目前学校在全省建了2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9个校级科技小院,覆盖30多个县市,100多名老师和1000多名学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扎根田间、服务农民,科技力量和人才向田野汇聚,随着更多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乡亲们丰收的底气越来越足。

  链接

  目前,全国已有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参与,牵头建设了1800多个科技小院。2700余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产业专家、1万余名研究生投身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蜀绣非遗传承人冉建华

  “带动更多姐妹绣出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晓晴

  “这幅作品是为丰收节准备的。”晕针、飘针、滚针……51岁的冉建华坐在工坊里,对照着设计图案,手腕轻轻摆动,一挑一带,金色的丝线在布面上留下流畅轨迹,一根金黄色的麦穗逐渐成形。

  冉建华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杨柏镇天平寺村人,也是巴中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她说:“这样一幅作品一个绣娘要绣上七八天,定价在六七百至上千元不等。去年丰收节的作品反响不错,姐妹们绣起来更有劲了。”

  今年丰收节,通江县将举办为期5天的“非遗话丰收”活动,冉建华也会带着姐妹们的作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