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提升民生保障水平(2)
近几年,为了适应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和“病有所依”的民生诉求,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发力,服务保障功能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有157家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险业务,其中既有财险公司,也有人身险公司,累计承保近8亿人次;保险业积累的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2.3万亿元,成为客户未来医疗健康的坚实储备和保障。过去5年,商业健康保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7万亿元的经济补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持续增长,健康险产品除了基本的保险支付功能之外,还应在健康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丰富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形式,推动就医费用快速结算;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保障范围;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中国再保有关负责人认为,健康险的创新方向应结合市场需要,解决传统健康保险只保健康人群、客户体验不好、价值感知不足、对慢病人群和带病体人群的产品供给不充分等痛点问题,进一步扩展免赔保障、门诊购药保障等。同时,要加强慢病管理的研究和模式创新,打造保障和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特效创新药和创新疗法可及性差、费用高昂问题,中再寿险创新开发先进药械和百万医疗升级产品等产品线,以及市场首款保障乳腺癌乳房假体、首款保障心脑血管植入器械等几十款融合创新产品。此外,2020年以来,中再寿险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开展“三高共管”项目,提供“慢病管理+保险”解决方案,使当地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提升70%,血压达标率近60%,超过全国平均达标率54个百分点。
下一步,根据《若干意见》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部署,金融监管总局将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总体考虑是,进一步明确未来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扩大服务人群、服务领域、服务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罗艳君表示,要在服务人群上,围绕老年人、患病人群、新市民等群体的需求,开发适配的产品,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放心;在服务领域上,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将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纳入保障范围,提升理赔服务品质;在服务方式上,逐步从事后理赔向事中事前增值服务转变,不断优化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综合服务,让客户省心、省钱、省时。
罗艳君表示,将积极推进部门间沟通协作,在数据互联互通方面,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打通数据堵点和信息卡点,共同推进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联动赋能,让产品的定价更科学、更精准;在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方面,实现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让保险理赔更便捷;在财税政策方面,引导保险行业用足用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让健康保险惠及更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健全普惠保险体系
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保险行业丰富普惠保险产品服务、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质效。近年来,保险公司在积极开展大病保险、惠民保、长期护理保险、防贫保等普惠保险项目,实现基础保险服务扩面提质。同时,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区域、领域和群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广泛、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
在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聚焦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业态从业人员,于去年完成了“国寿新业态综合意外伤害保险(A款)”等2款产品的开发,提供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意外住院津贴保障,并额外针对骑行意外、机动车意外、骨折和猝死提供保险保障。人保健康为快递骑手、家政保洁、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提供补充医疗、意外险等健康保险服务,覆盖新市民58万人。此外,保险公司与网约车平台合作,为数万名网约车司机提供长期商业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