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靠后”到“多项第一”,这个秦岭山区县凭啥(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09 11:01:01
浏览

新的生态种植模式改变了一切:传统的农药化肥换成了有机肥,农业专家到田间化验土壤成分,冷库建在村口,果品分拣线和包装线一应俱全……好果子有好口碑,也产生高价值。

齐平说:“这几年,我们换了新品种,比照县里提出的生态种植标准打药、施肥,果好价格也硬气。村里还建起冷库,网上网下都能销售。现在谈价时,商贩依着我们,行情反了过来。”

这些年,周至大力实施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九大提升工程,尤其突出提升“品质、品种、品牌”三大元素。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打好生态牌”的重要性。

猕猴桃销售策略发生颠覆性变化。村民们说,他们已经不再把“薄利多销”作为卖点,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无公害”的标签。事实证明,好山好水,再加上好品种、好技术,不但销路不愁,收入反而更高。

目前,周至已带动全域进行生态种植,建起2680座冷库,成立电商企业382家,重点果区群众人均年收入突破19500元。因品质过硬,部分园区的果品已远销欧洲。

与此同时,当地立下保护生态优先的规矩,文旅发展也“愈绿愈火”。

根据沿线乡镇、村庄特点,周至近年来先后打造了以文化特色为主体的楼观片区、以村落康养为主体的马召片区等田园经济综合体“一纽带五片区”,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热闹,真热闹!”骆峪镇骆峪村,57岁的牟芳芳家就在村口的骆峪水库下,风景秀丽。这两年,牟芳芳把自家闲置的二层小楼重新装修、铺上素雅的地砖,换上崭新的床品,“山景民宿”迎来一波波游客。

“这秦岭景色就是稀缺品,我们保护好秦岭也是在造福自己的生活。”牟芳芳有个习惯,只要看到有人扔垃圾,她总会小心提醒并随手捡起。

山脚下,农文旅以生态打底、加快融合发展;县城里,发展“生态工业”也为当地注入活力。

承接比亚迪零部件配套以及西安城区产业转移,为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招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进驻园区,积极对接恒达福智能制造、大秦环保等项目签约落地……今年上半年,仅当地集贤园园区工业产值就达到198亿元,同比增长231.74%。

“招商时,绿色是我们考量的关键因素。有的项目即便产值大、纳税多,但只要不环保,我们也不考虑。”周至县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产业”未来空间有多大?

“以前,过完年就外出,过年时再返乡,虽然家就住在山下,但好像没见过青山绿水;这两年,能在家门口上班,经常带孩子在山间采摘野菜、纳凉、赏秋、玩雪,好像重逢了故乡的春夏秋冬,有工作、有乐趣、有生活。”在周至一家童书装订厂工作的李梦说。

当前,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多重生态产业,周至正逐渐步入正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动能仍待增强。尤其是秦岭生态保护和渭河生态红线划定后,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还比较单一。

长期关注县域经济发展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增信建议,当地可通过信息普查、确权登记等形式摸清生态产品底数,对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评估,为其“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打好基础,让生态产品转化路径更加多元。

周至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他们一方面正在研究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商品属性,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推进价值核算应用;另一方面,也在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组织开展生态产品交易和招商,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高效对接。

一些农户期盼销路更畅。家住终南镇大坚村的魏发展种有65亩猕猴桃,“生态化、科学化、精细化”让他家的猕猴桃种植成本达到每亩近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