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弦歌不辍丨探秘地心的造“梦”者(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2-01 12:28:01
浏览

如今“梦想”号已扬帆起航,但造“梦”者的脚步仍未停歇。赵建亭告诉我们,当科学家找到合适的钻探位置后,地壳和钻机要“硬碰硬”,这还将给钻探系统作业的工艺设计带来一轮全新挑战。

拓展国际合作:开启全球海洋科考新篇章

赵建亭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活动现场进行演讲。

赵建亭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活动现场进行演讲。人民视频供图。

从数千米的深海海底向下钻探,作业环境特殊,对钻探平台的要求极高。曾经,全球唯二的大洋钻探船美国“决心”号和日本“地球”号,是深海研究人员钻获岩心为数不多的平台选择。

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等专家在南海取得高质量连续岩心共计5500米,为南海演变和东亚古气候研究取得了3200万年的深海记录。随后,中国科学家参与了多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但并未担任过“主导者”的角色。

“过去咱们国家的科学家,只能搭乘外国的船去研究,想上船,要先报方案,再缴纳千万美元的巨额会费‘买船票’,打到的岩心还得放在别国的岩心库,憋屈啊!”赵建亭表示,“梦想”号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大洋钻探船的国家,将具备自主组织航次的实力,从而在国际大洋钻探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赵建亭认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封闭,“梦想”号今后能为全球开展大洋钻探研究提供重大平台支撑,进而拓展国际海洋合作。

“在这个中国科技工作者精心搭建的‘舞台’上,期待全球科学家‘共舞’!”


(责编:方经纶、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