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漩涡中的“美国数模竞赛”:95%以上队伍来自中国(3)
而在许多院校的自我宣传中,它们分别变成了“国际三等奖”(或“成功参赛奖”)“国际二等奖”(或“荣誉提名奖”)“国际一等奖”。这些院校没有提到的是,在这三类“奖项”之上,还有占比不到2%的“特等奖提名”和“特等奖”,以及寥寥无几的冠名奖,只有后者才是有奖金的项目。
参赛队伍的快速膨胀、高调宣传,让人们开始质疑美赛的含金量。
知乎用户张浩驰查询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几所美国名校的官网后发现,这些学校都较少或完全没有提及美赛。但他认为,不必因此就否认美赛的含金量,至少有很多优秀的中国选手可以一较高下,而且美赛给了本科生一次英文论文写作的机会,对于未来参与科研会有帮助。但他也会提醒学弟学妹,不能把美赛当作灵丹妙药,“真想提高水平,还是老老实实去看课本、查文献”。
陈雄达认为,数模竞赛与理工科的教育目的有很高的契合度——数模竞赛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查找资料、编程,最终将解决方案用文字表达出来,各种知识由此可以形成体系。而目前国际性的数模竞赛很少,美赛的含金量还算比较高。
不止一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大学生花时间参加美赛,总比打游戏要好。
还有不少参赛者吐槽“美赛获奖是玄学”。
一位参加过美赛和国赛的学生告诉记者,国赛在比赛结束后会公布赛题点评、列出答案要点,对照来看,对于论文能得何种奖项就基本心里有数了,但是美赛论文得奖情况就很难预测。
黄文韬认为,国赛、美赛虽然都是数学建模竞赛,但很能体现中美的思维差异——国赛的出题背景一般是工程学问题、一般有最优解法,而美赛无论是出题背景还是解法上面都开放许多。陈雄达告诉记者,评阅美赛论文时有评分细则,但实际上不可能将所有论文都严格按照好坏次序排列,只能保证把最优秀的论文选出来。
美赛主办方工作人员John Tomicek在回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尽管我们每年都会选出一些出色的参赛团队,但是美赛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奖励这些学生,而是希望在教育系统中推广数学建模。我们热诚地相信,通过将数学应用于当代来进行数学教学,会惠及更多学生。”
围绕美赛的灰色区域
论文获奖后,黄文韬多次收到陌生人发来的信息,对方表示希望借他美赛特等奖得主的名义来组织针对美赛的付费培训。
黄文韬没有回应对方的邀请。早在参赛之前,他就听说了围绕美赛而生的灰色产业链:有人在比赛期间有偿“分享”解题思路,乃至代写参赛论文,收费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得了O奖(即“特等奖”)或F奖(即“特等奖提名”),自然而然就有人来找你”。
记者在国内某电商平台看到,有的卖家委婉表示可以提供“美赛全程服务”;有的卖家则直接声称可以代做各种数模竞赛,国内知名的“美赛”“国赛”“深圳杯”“华为杯”等赫然在列,并自称是“211/985院校数学建模硕博团队”、有丰富的数学建模竞赛经验及获奖经历。
记者还看到,在商品详情页上,某卖家贴出疑似与买家的微信对话截图,对方因卖家代做的论文获奖而表示感谢。在商品评价栏中,有的买家提到该店的代做服务帮自己在数模竞赛上获奖,并表示自己正在找工作,希望靠这一奖项给简历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