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意定监护”需求强烈 当前监督环节有缺失(3)
多位公证员都表示,当前意定监护大多缺少监督环节。李辰阳告诉记者,其经受的诸多案例中,许多委托人出于对监护人的信任表示不需要监督。“没有监督的案例,大概占到90%。”李辰阳说。由于前来办理意定监护的委托人多是老年人等群体,公证员在办理意定监护时会提醒再找一个人作为监督的角色。
“一旦建立了监护关系,某些时候监护人就掌握了被监护人的‘生杀大权’,所以监督机制也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一个必要环节。”李辰阳表示,监督人最好是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比如专业从事社会监护的组织。目前没有监督人的案例中,实践上是由公证处承担公共监督职能。
李辰阳认为,目前我国对于意定监护的法律规定不够详细。上海新虹桥公证处公证员冯爱芳表示,如果未来有细则出台,对于意定监护的推广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冯爱芳建议,各地可以配套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适应当前的需求。
意定监护需求强烈,对公证员要求高
据介绍,上海目前是全国办理意定监护公证最多的城市,但并非所有公证处都可以办理意定监护。冯爱芳表示,目前上海市有22家公证处,确定能做意定监护的公证处也不过4家。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赵郁表示,目前,北京全市公证处共有26家,确定能办理意定监护公证的有7家。
“意定监护的办理对于公证员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团队的配合。”赵郁告诉记者,自己是今年才开始真正了解意定监护。2019年3月,她去上海参加了一个意定监护的研修班,经过系统学习后,开始在日常下社区的宣讲中宣传起意定监护。
“那次宣讲反响特别好,我一直被大家围着问各种问题,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大家对意定监护的需求有多么强烈。”赵郁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办理过五六件意定监护的公证,手上现在还有正在办理中的案子。
■ 前瞻
中国第一家社会监护组织正在审批
除个人外,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可担任监护人,一些社会组织已开始提供相应的监护业务。
今年79岁的陈先生就与一家社会组织建立了监护关系。陈先生家住上海,有一个患精神疾病的77岁的弟弟。由于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体力日渐不支,弟弟未来无人监护成了陈先生的一块心病。今年7月,在李辰阳帮助下,陈先生与上海一家社会组织签订了委托监护公证协议并办理了公证。
陈先生告诉记者,弟弟一直住在医院,平时的生活起居有医护人员照料,一旦需要监护人签字,这家社会组织就可以行使监护人的权利。委托公证协议将在陈先生失能之后生效。目前,该组织会定期前往医院探视陈先生的弟弟,与其建立信任。陈先生表示,有了这份公证,也了却了自己一个心愿。
与陈先生签订意定监护协议的上海某社会组织,是一家社会监护组织。该社会组织负责人黄莹告诉记者,该组织提供的监护都是有偿服务。目前,他们已经签订了2件意定监护协议,监护服务对象都是老年人。
黄莹介绍,中国已有5例以社会组织为监护人的意定监护公证,但尚没有专门针对成年人的社会监护组织。其所在社会组织正在筹备成立国内第一家专为成年人提供监护业务的社会监护组织,正在等待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批准。
■ 声音
意定监护纳入《民法总则》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