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分钱”变“一元钱”引争议 作者曾捐出手稿(2)
潘振声于是将这两个场景融合起来,紫竹调的旋律幻化成带有城市色彩的明快旋律,创作了《一分钱》这首歌。《一分钱》儿歌一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就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迅速飞向大江南北。
后来上海公安博物馆成立,找潘振声要当年的那封约稿信及《一分钱》曲谱。对方开出了20万的收购价,结果潘振声说:“孩子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份手稿,我当然也要交给警察叔叔,一分钱不要!”潘振声对筹建公安博物馆的上海市公安局孙警官说,“你们不要来南京,我给你们送过来”。后来经中国文物局鉴定,《一分钱》的手稿、曲谱被评为“现代革命一级文物”。
保持一颗童心
一辈子创作不息
潘振声生于上海,他凭借刻苦自学踏入音乐殿堂。由于家境贫寒,只上了半年初中就被迫辍学了,进印刷厂当了学徒。参军后他更迷上音乐,复员后,他被分到上海一所小学,当上音乐老师。他除了平常在学校教课,星期天就到上海广播电台文艺部当业余编辑。当时《我们来到了花园里》《小鸭子》等脍炙人口的儿歌传遍上海滩。后来潘振声去了宁夏人民广播电台,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广播创作歌曲,不收分文报酬。《一分钱》就诞生在宁夏。
马莉告诉记者,创作了一辈子儿童歌曲,但看着孩子们没有可以争相传唱的歌,每次看到一些歌唱比赛上孩子们唱着大人的歌,满口“情爱”,潘振声就觉得忧心忡忡。过去中小学生没有音乐教材,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也很少,他决定自编教材,自己创作歌曲。他把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塑造美好心灵作为自己的使命。
从调任省文联到退休后,潘振声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老人的工作台被他花光全部积蓄购置的录音制作设备占去了大半,原来一贯追求时尚的潘老晚年还在跟一帮年轻人学习制作CD,把录音棚搬到了家里。“他跟年轻人不耻下问,认真做笔记,还自己做了一个使用指南,”《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也被潘老刻录进了他的教材。
在家人的心目中,潘老还保持着一颗童心。马莉还记得,“老爷子不落伍,一些时尚的东西他都能接受。他平时在家经常也会玩连连看、泡泡龙等小游戏,因为比不过我妈,还着急上火,晚上不睡觉用掌上机‘苦练’。”
除去《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春天在哪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等脍炙人口的儿歌之外,潘振声在本世纪仍然创作不息,晚年还去各地采风,历时4年积累出《56个民族新儿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