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4 18:15:24
浏览

  【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1969年的那次招工,彻底改变了曹均宽的一生,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在陕西宝鸡的“中国电力机车第一段”修了一生的火车头。

【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老一辈宝鸡机车检修厂职工驾驶电力机车运行在宝成线上。宝鸡机车检修厂供图

  坐落在秦岭脚下、渭水之畔的陕西省宝鸡市,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源头”。

  宝成铁路作为沟通中国西北、西南的首条铁路大动脉,沿途坡大沟深弯道多,地势十分险峻。从宝鸡至秦岭站,仅5个区间42公里路程,就有48个山洞,且最大坡道达到千分之三十三,堪称世界之最。

  

【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通车典礼留念。宝鸡机车检修厂供图

  1959年1月,来自全国16个铁路局、86个基层单位、10个科研院所的电气化“精英”,在这里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力机车段——宝鸡电力机车段(现更名为宝鸡机车检修厂)。

  建段以来,老一辈铁路人首次驾驶电力机车穿山越岭,飞度“千古销魂道”,实现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由“蒸汽”到“电力”的历史性革命,标志着中国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段电气化铁路。

  

【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宝鸡机车检修厂检修车间原包修二组职工合影,第一排左2为曹均宽,第2排左1为李钰明。宝鸡机车检修厂供图

  生于1949年10月的曹均宽是宝鸡扶风人,家中世代务农。1969年底,全国掀起了工业生产热潮,陕西省内铁路、公路、纺织等各行各业深入县、乡招工,以扩大生产规模,补充人力资源。

  20岁的曹均宽同400名扶风老乡被招到了铁路上,安排在宝鸡电力机车段,其中200人负责修火车,200人从事铁道供电作业。

  在他的印象中,初到单位时感觉很“苍凉”,厂区内放置着几台从没见过的火车头,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生产车间。家属区零星矗立着一些宿舍,四周被庄稼地包围,远处则是荒凉的渭河滩。

  

【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机车检修厂老厂房。宝鸡机车检修厂供图

  曹均宽在单位负责电力机车车头的维修,拆卸安装、维护保养、故障判断处置等等。电力机车车头的维修分为大修、架修、小修、定修四种,就跟汽车保养维修差不多,到了固定的公里数或者年限,就需要送去检修。

  “一台机车头重约138吨,大修要把车头全部拆光,一个螺丝都不剩,就留个空壳子,当年修理时间每台车平均51.1天。”曹均宽说,最难的就是大修,很多部件相当于新造,修好后再装回去,然后做高、低压试验和及机车试运转。

  

【生于1949】他39年“拆”了3千多台火车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机车检修厂交车场上整装待发的电力机车。宝鸡机车检修厂供图

  当时全国只有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92公里电气化铁路,宝鸡电力机车段在很长一段时间负责全国电力机车的大中修任务。

  车头有法国的、罗马尼亚的,还有国产的,后来又承修起了日本车、德国车,被曹均宽和工友们称为“万国牌”。

  曹均宽说,早期的国产机车是韶山号6Y1型,后来定型后改为韶山1型,开始批量生产。那时的国产机车比较好修理,但是做工很粗糙,比如六方形的螺丝根本不规则,拆卸很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