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放弃导弹研究走上航天路(3)
说起孙家栋,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张荣桥十分敬佩。“孙部长70多岁了,拥有很多的荣誉。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但孙老总不怕,他勇挑重担。”张荣桥说,孙家栋还是一个战略家、思想家。“印度探月比我们晚了1年多,如果说中国的嫦娥一号比印度的月船一号晚3天或者5天,我想可能就没法对国人交代了。孙老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自从担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后,孙家栋就成了“空中飞人”。他有时一周去三四个城市。老伴魏素萍说,孙家栋平时喜欢穿布鞋,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如今,90岁高龄的他作为高级顾问,只要一有空还是会去办公室;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亲自去到发射现场。
拔掉输液针头直奔机场
孙家栋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7年学飞机,9 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孙家栋腰椎间盘突出,不拄着拐杖走路,都很艰难。1994 年12 月,孙家栋被任命为“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工程总设计师。2004 年5 月,他又被正式任命为“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在担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的20多年中,他腰肌劳损的毛病又加重了,剧烈的疼痛常常让他步履艰难。大脑供血不足的旧疾,让他每当疲劳至极便会头晕目眩。而皮肤过敏,他需要使用激素才能控制病情。
2009 年4月15日凌晨,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了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但谁能想到,这位80岁的老人是从北京航天医院拔掉输液针头赶往机场奔赴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这之前,他在参加会议时身上瘙痒难忍,到医院时皮肤过敏浑身已经红成一片。孙家栋见证了中国航天60年的全部发展历程,但却没有在室外看过火箭发射。因为每次发射,他都在发射指挥控制室,只能通过电视、通过扬声器指挥发射。
“中国必须向深空探测进发”
孙家栋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而自豪。谈起探月工程,孙家栋说,中国必须向深空探测进发。“我们去了,在国际上就有发言权。如果将来人家走得很远了,你的事情还没办到,就会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已经没有发言权了。”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中国航天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应该是有能力到达太阳系的任何角落。”
孙家栋笑言,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放卫星。2009年4月15日,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并见证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100颗航天卫星成功发射,在这100颗卫星当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0多颗。2010年,孙家栋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却表示,自己很“不安”。“航天事业是千人、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我。”
夫妻相濡以沫六十载
魏素萍原来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她与孙家栋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认识”的。当时,一看到魏素萍的照片,孙家栋就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她。第一次见面后3个多月,两人一直靠书信来往。1959年8月9 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举行了婚礼。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婚后,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和家人的联络全靠书信。而收件地址只是一个模糊的“X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