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放弃导弹研究走上航天路(4)
1967 年,孙家栋的女儿出生,当时他正有任务在身。魏素萍一个人叫了辆板车自己去了医院,孩子出生时孙家栋也不知道。护士看不下去了,给孙家栋打电话,“你爱人给你生了个胖姑娘,你不过来看看?”1985年10月,中国航天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从电视直播中知道丈夫是干什么的。即使年过八旬,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去,又连夜返回。
2010年,中国航天进入高密集发射阶段。当时孙家栋是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也是嫦娥二号的高级顾问,这一年光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81岁的他就已经去了17 次。魏素萍说,孙家栋回到家,也是一个人坐在书房苦思冥想。
对话孙家栋
“航天是我的兴趣,一辈子也不会累”
广州日报:是什么动力让您在航天行业干了一辈子?
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航天是我的兴趣爱好,搞一辈子也不会觉得累。干航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没有热爱,奋斗、奉献、创新这些都谈不上。只要卫星没上天,谁也不敢保证绝对不出问题,因为它是高风险行业。这么大一件事,如果最后按按钮的时候掉链子了,作为技术牵头人,哪里受得了?怎么跟全国人民交代?
虽然有压力,但也要充满信心。这支队伍经过几十年锻炼、成长,大家对航天事业精益求精,把各自领域的产品搞好,信心就建立在这里。我们几十年搞航天的经验证明,最先进的武器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己研发。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年轻人有创新的精神。
广州日报:作为一名航天人,您的航天梦是什么?
孙家栋:现在讲中国梦,我们航天人需要实现航天梦,以航天梦为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做贡献。航天事业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为国家发展服务。我们的卫星除了“上天”之外,更需要这些卫星的“落地”,需要跟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益。航天最终要造福老百姓。比如,我们的北斗导航工程,到2020年要实现全球组网,将来,老百姓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能用得上。航天事业最终还是要为民生服务的,这一点最重要。
广州日报:中国何时能实现载人登月?
孙家栋:载人登月,从技术方面讲,它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研制,比如人怎么上天,怎么回来,怎么无人登月,这些基本的技术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下一步载人登月,就是要把无人区的深空探测和载人的环绕近地这些工程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严格来说,技术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初步基础。当然,结合到载人登月里面,还有一些技术上需要开发的事情,需要进一步做工作,这其中有国家整个航天思维怎么统筹安排的问题。因为航天首先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第二步,我们必然要向深空发展,同时,人也要跟着上去。这就要看国家将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