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凤凰涅槃 背后的航天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4 08:17:08
浏览

  平均年龄33岁!他们再造中国大火箭

  用908天的青春换一场星辰大海梦

  2003年,尹青还是一名中学生,她和家人守在电视机前看了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电视直播,其中一个画面让她记忆犹新:指挥大厅里身着蓝大褂的科技人员在庆祝任务成功时,起立鼓掌、满脸热泪。她跟着一起哭了起来,“要是有一天能见到电视里的这群人,该有多好啊!”

  这群人就是中国航天人。如今的尹青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穿上了那件梦寐以求的蓝大褂——蓝色防静电服。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她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了更年轻一代眼中的“风景”——他们为胜利欢呼时“笑着笑着就哭了”的视频,引发众多年轻网友的关注和点赞。穿蓝大褂的他们,再一次刷了屏。  

  这一战,对于中国航天未来20年甚至更久远的意义,早已不必赘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战背后的主力军,却是平均年龄仅有33岁的青年研制团队,这群年轻人在艰辛与挑战面前没有丝毫退缩,再造这枚大火箭,换回了长征五号的凤凰涅槃。

  至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团委书记李迪克仍忘不了发射成功的那一天,长征五号火箭乳白色的箭体上,一面五星红旗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等这一天,航天人用了整整908天——这是卧薪尝胆、披荆斩棘的两年半。

  “最大的恐惧”是听到时钟嘀答声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次日,30岁的火箭研制人员申鹏云发了一条朋友圈:还记得遥二任务失利后,一位“航天爱好者”打到办公室的质疑电话吗?此刻我只想告诉他,出问题时我们选择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用908个日夜找方法、找出路。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中国航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有网友甚至说中国航天进入“至暗时刻”。

  李迪克当时就在现场,他告诉记者,两年多以来,他和同事始终憋着一口气,认为只有打赢长征五号复飞之战,才是对中国火箭实力和航天强国建设能力的最好印证。

  这群年轻的航天人,只能含泪奔跑。他们忘记所有曾经的褒奖与荣誉,毅然扛起了“决战决胜”的青年突击队旗帜,再一次担当起确保成功的重任。

  “那时,我脑子里浮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如何面对挫折。”李迪克说,如何在队伍出现挫折的情况下,把青年思想凝聚在一起,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在一起,让大家能够不骄不躁,心无旁骛地完成火箭复飞工作,是当务之急。

  “归零”,一个令所有航天人都“闻风丧胆”“压力山大”的词。失利后,“归零”的任务首先落在了设计师队伍肩上。27岁的蓝颖临危受命,被安排到强度分析师的岗位上,这对她来说是个全新领域。

  但她知道,她的计算结果将直接影响故障机理分析。就这样,蓝颖毅然立下目标:“只要是我计算和提供的数据,任何一个都能经得起考验。”

  于是,那段时间,伴她左右的是咖啡、浓茶、泡面、饼干,还有《转子动力学》《旋转机械强度》《结构非线性振动》……那个过程,是不停的计算数据、建立模型、测试工况,同时还完成了火箭12种状态下的上百项分析。

  现在回忆起来,她说那时“最大的快乐”是看到对解决问题最有帮助的各类文章和公式,“最大的恐惧”,则是安静时听到的时钟嘀答声,那是在提醒她时间正在不停地流逝。

  毕竟,外界对于成功的等待,有时会显得更加急切。

  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