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海淀集中隔离点:餐食个性化 提供心理疏导
海淀区集中隔离点内,工作人员对被隔离者进行体温、症状监测,并提供心理疏导
“除了不能出门,跟住酒店没多大差别”
2月21日,服务组在准备紫外线灯对房间进行消毒。
2月21日,一些客人有饮食上的特殊需求,观察中心都会专门准备。
2月21日,工作人员在给新来的客人准备电卡。
新京报讯 (记者周依)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海淀区临时征用凤凰岭山脚下一家具独立院落的酒店,作为区级集中隔离点,接收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但需隔离的返京人员。2月21日,新京报记者对这一集中隔离点进行了探访。
称被隔离者为“客人”
除酒店原有的62名工作人员外,中心还派驻了40余人的工作专班,包括卫健委、疾控、公安等多个部门,下设办公室、医学观察组、医学专家指导组、安保组、后勤组等。
海淀区集中医学观察中心工作组组长张海涛介绍,这里可接收110人,入住的都是曾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但尚无发热、咳嗽等明显发病症状,不具备在家或医院隔离条件的人员,如曾与患者乘坐同一火车车厢、接触过病患的医护人员等。排查发现为密切接触者后,经本人同意,将由120转运车送到这里进行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
工作人员将被隔离的人统一称为“客人”。客房内空调、电视、WiFi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用品等需求则由工作组协调解决。“除了不能出门,跟住酒店没多大差别。”一位入住者称。
医护人员每天会通过电话依次对所有“客人”进行体温、症状监测。同时,密切关注入住“客人”的心理健康,适时提供心理疏导。“有一些入住者刚来会比较烦躁,我们就慢慢解释。”医护小组负责人、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淀区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于晓说。
根据“客人”口味提供“个性化”餐食
一日三餐则由专人“送餐上门”。中午12点午餐时间,每份盒饭都用塑料袋打包成“外卖”,从餐厅送至隔离区门口后,再由服务组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进入隔离区送餐。服务人员会把餐食放在每间房门口的椅子上,全部送完后,再挨个敲门提醒。
“我们会电话询问他们的需求,比如有人不吃葱、姜、蒜,有人不吃辣的,还有素食者等等,我们就制作了这个温馨提示的小牌,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客人’更舒服一些。”一名服务组人员介绍。
隔离区每天3次对全楼公共区域消毒,工作人员也会指导客人每天对客房擦拭消毒。此外,所有生活垃圾均按医疗垃圾处理,每天定时收集、封箱,然后由垃圾车走专用通道清运。
■ 链接
丰台区集中医学观察点:
清洁员1天处理90袋涉疫垃圾
2月21日,新京报记者探访了位于杜家坎的丰台区集中医学观察点。这里曾是一家快捷酒店,1月28日被临时征用。
55名留观人员分布在观察点的一、二、三层。每层的走廊两侧对称分布着10余间房,房门紧闭,门外摆着一张矮凳,一旁垃圾桶里的黄色垃圾袋提醒,这里有涉疫垃圾,将按医疗垃圾处理。
刘长富原本是这家快捷酒店的员工,酒店被征用后,他当起了临时清洁工,每天早晚2次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