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抄袭、威胁10万水鸟生存 深圳湾新航道引争议(2)
“此次环评公示引起大家争议的核心,是施工范围属深圳湾潮间带以及浅水湿地,报告却没有评估工程对这片湿地最为人熟悉的候鸟和红树林的影响。”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助理教授蔡志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关研究发现,水鸟们在这一带活动频繁,“通过无线电、卫星追踪技术和编码旗标环志,科研人员分析了一些被标记的水鸟的行动轨迹,发现水鸟会不断往返于深港两地的栖息地活动,而深圳湾东部,包括深圳湾大桥以东、计划开展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的区域,都属于深圳湾水鸟的活动范围。”
他担心,航线疏浚,会威胁水鸟的生存空间。“对于来深圳湾过冬的候鸟来说,它们需要的就是充足的食物与空间、安全的活动和休息环境。”蔡志扬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航道上的人类活动和干扰导致原本候鸟可以使用的空间消失,候鸟受不了频繁的游船、施工船往来而放弃这片觅食以及休息地。”
航道疏浚,将彻底改变疏浚区底栖生态环境。环评《报告》甚至也提道,“项目施工直接破坏的底质面积约76.2125公顷,栖息于这一范围内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因底泥的挖离将全部丧失,部分游泳能力较差的底栖游泳生物也将因躲避不及而被伤及或挖离。在施工结束后,该区域的底栖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得到恢复。”
“新航道区域的底栖生物丧失,对候鸟来说就是潜在食物的丧失。”蔡志扬补充,不仅如此,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会随着潮流扩散、迁移,影响更大范围的海域,悬浮泥沙使海水混浊,区域内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鱼类数量也可能会下降,对水鸟来说,食物缺失的范围会持续扩大。而航道营运期间,需要定期疏浚,这代表着影响将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对海岸边珍贵的红树林来说,也不是好消息。深圳红树林生态研究专家、林业高级工程师王勇军告诉当地媒体,施工期间造成的深圳湾水质污染,也会影响红树林的幼苗生长。
“航道开发是否会对红树林造成影响?影响的范围有多大?航道施工和游轮往返是否会对鸟类觅食、繁衍造成干扰?这些鸟类又该到哪里去呢?”红树林基金会(MCF)副秘书长李燊公开表示,这份环评报告没有提到对鸟类的影响、对红树林、底层生物影响的论证也远远不够。
此外,蓝协与广州珠湾人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都指出,深圳湾航道疏浚的线路,穿过166号深圳湾重要滨海湿地限制类红线区,邻近167号深圳湾重要滨海旅游区限制类红线区,二期工程极有可能穿过168号深圳湾红树林限制类红线区。马海鹏团队介绍,生态红线,哪怕是限制性红线,都严格禁止围填海及其他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如果此航线不疏浚航道,只是行船,是符合条件的,可项目涉及水底施工,会改变水动力与水底面貌,肯定是不能通过的。
面对公众质疑,3月25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回应,根据《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所在区域不属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区,工程区域全部位于深圳辖区。马海鹏对此仍有异议,他致电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对方回复称,“依据来源于环评,关于红线问题,还在让环评单位论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