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维权、高管出走:车圈后浪如何驶抵彼岸?(3)
从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业态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价格,并非完全由企业自身或产品价值所决定。2019年新能源补贴缩减,却没有一款新能源车涨价的现象很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
分析认为,主流新能源汽车不敢贸然涨价,造车新势力就更没有涨价的底气。随着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似乎无法避免。种种因素传导之下,新能源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很难自主定价。而无论是来自竞品还是政策造成价格浮动,都势必会得罪老用户,拉低品牌忠诚度。
为何造车新势力出现定价权缺失?一位行业专家表示,“厂家要有定价权,首先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同时在供应商层面拥有话语权,才能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但对于大部分国内造车新势力来说,除了上述两个条件,还存在着产品特色不鲜明,品牌知名度有限,溢价能力缺失等状况。”
如何从消费者的感受出发,获得稳定合理的定价,是接下来造车新势力所面临的必答题。否则,一次次价格波动所冲击的不仅仅是老车主的权益,从长远看,也是对车辆残值率乃至品牌价值的损耗。
资本离场 人才回归传统车企
早前,在谈及产品定价时,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定价权的核心就是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合适的价格,而如果没有资金和方法陪你走到一定的规模,别说定价权了,活都活不下去。”
“资金”,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自2015年开始,造车新势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注册数达到500多家。而从实际情况看,伴随资本市场的收紧、集中,真正实现交付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只是寥寥。
从发展现状来看,即便是几家“头部”企业,也未能实现2019年年初许下的“诺言”。蔚来汽车在去年成为首个年销量突破2万辆的新势力车企,但完成率也仅达到销量目标的一半。威马汽车去年售出1.68万辆新车,目标达成率为16.9%。而小鹏汽车以1.66万辆的销量位居新势力榜第三位,目标达成率为41.5%。
相比销量的差强人意,“融资难,缺钱”生存现状对造车新势力来说考验更为巨大。
据统计,去年在造车新势力阵营,只有蔚来和威马获得了来自顶级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人的资金,其余造车新势力投资人多背靠地方政府或国有资本。其中,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2019年实际融资金额为44.8亿元,仅完成融资目标的21.7%。除蔚来外,小鹏计划融资159亿元,实际融资仅27.6亿元;威马汽车计划融资100亿元,实际融资仅30亿元;零跑A+轮融资仅获得3.6亿元,与目标相差甚远。
今年以来,新造车企业传出的融资消息并不多。除了蔚来汽车获得合肥国资70亿元投资,只有金康新能源获得了20亿元的注资协议。
“头部”企业尚且如此,第二、三梯队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今年3月,绿地汽车被国资收购。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而股权架构中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
绿地汽车曾在2018年发布概念车型和首款量产SUV产品,按照规划将在2020年上市。同时,绿驰汽车还计划投资在江西九江建立年产20万辆新能源车的生产基地,但该项目于2018年6月签约,截至目前仍未有实质性进展,在完成收购前绿地频传拖欠员工工资、非法集资等负面新闻。业内人士称:随着国企控股,意味着绿驰汽车已从造车新势力阵营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