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的叙事把戏(2)
阿加莎会将所有与破案有关的细节都提供应读者,但这些细节会沉没于数量更为复杂的其他各类细节中。换言之,读者需要从满树林的树叶中去寻找最要害的那几片树叶,同时要当心不被阿加莎设下的障眼法所疑惑。在《罗杰疑案》中,阿加莎利用了第一人称的论述方法,论述者“我”甚至被波洛比作他的黑斯廷斯——波洛的密友和助手。在阅读进程中,读者会猜疑牵涉到案情中的每一小我私家,但唯独不会对“我”心生疑窦。也就是说,无论是第一人称论述,照旧黑斯廷斯,都成了作者设下的障眼法。而这也成为当波洛说出“我”即是凶手时,所有读者都为之骇然并转而叹服的要害。
就技妙手段而言,在其他侦探小说中我们接见到各类毒药,对付阿加莎来说,也有将毒药的利用写进故事的特别便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作后,青年时代的阿加莎插手医院志愿队,颠末尽力后成为拥有正当资质的配药师,因此熟知诸多毒药的款式和毒性,而她也确实将这些毒药都巧妙地写进本身的小说中。可这些形色各异的毒药并不是阿加莎小说的重心地址,她更为注重的是挖掘和提炼人性深处的毒素,躲藏在每一个犯法者心中的“毒药”,才是催生一桩桩行刺案的始作俑者。因此,无论是波洛或是马普尔小姐,他们更重要的身份不是侦探,而是能看破人的天性的心理大家,而且老是对付人性的缺陷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敏锐的感知。
耐人寻味的是,相对付通过这些案件所展现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幽暗人性和淡漠现实,阿加莎小说中所揭示出的诙谐和温情更令人难忘。这也突出地表示在波洛和马普尔小姐这两个主角身上。拥有蛋形脑壳而且行为偏执的波洛风趣幽默,马普尔小姐则慈爱可爱,极大和缓了这些案件所营造的压抑和阴寒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付其他人物之间的微妙感情有着绝佳的感知与捕获本领,在他们对付事实真相追根究底的同时,也在珍视并勉力庇护这些真挚的感情。
事实上,阿加莎曾蒙受过严重的感情反叛:1926年,母亲因病归天,阿加莎悲哀欲绝,同年,丈夫阿奇博尔德移情别恋。担当了双重冲击的阿加莎从家中出走,并神秘地消失了12天。由于阿加莎对这段经验绝口不提,没有人知道她在这12天中到底经验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阿加莎并没有就此留恋,相反,正是在这段人生的最低谷中,她塑造出了布满温情的马普尔小姐。
1950年,60岁的阿加莎开始撰写自传,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我喜欢在世。我有时候也会失望得发疯,感想猛烈的疾苦、受尽了忧愁的熬煎;可是经验过这一切之后,我仍然十分必定:光是在世就是一件最美好的事。”阿加莎建构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刺案,而无论行刺者的设计如何巧妙绝伦,他们城市完败于波洛和马普尔小姐。从基础上说,这些行刺者的失败不是由于智力的稍逊一筹,而是缺乏对付在世的珍视和尊重,而这种珍视和尊重,或者才真正是阿加莎创作这些侦探小说并赢得不朽声名的奥义。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