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无节制核军备竞赛会否重现?(2)
国际政治环境则是另外一个变量或者是现实障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要想大规模部署中导,必须得看盟国脸色。而无论是欧洲还是亚太,对于美俄和美中间的大国竞争,美国的盟国都反应谨慎,多数不愿意被绑上美国的战车。在埃斯珀宣布近期要在亚太部署中导之后,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国排队似的表态,“没有这个打算”。
实际上,《中导条约》早已形同虚设。在此次退约风波之前,美俄就一直互相指责对方违约。美国和北约一再声称俄罗斯违反了《中导条约》,在该协议禁止的范围内测试了9M729(北约报告名为SSC-8),它是“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含有的9M728导弹的升级版。
美国还认为,俄罗斯正在研制的先锋和匕首等导弹系统有可能突破了中导的限制。俄罗斯则认为,美国的这些指责“莫须有”,同时指责美国在欧洲部署可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MK41垂发装置,还有发展陆基巡航导弹定义相类似的攻击性无人机。
不过,随着美国2001年12月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2019年8月退出《中导条约》,美俄间三大军控条约仅《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硕果独存,并且前途未卜,受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国际核军控的信心。
美俄退出《中导条约》后,双方的战略互信必将进一步降低,在2021年前达成续约共识的难度也会更大。国际社会对大国间的核军备控制和战略互信也会降到冰点,担心出现新的军备竞赛。特朗普政府虽然频频呼吁举行新的军备控制谈判,但其对待已有的条约和机制都如此任性,其他大国怎可能会相信其新的承诺。美国既然不愿意受任何束缚,要追求绝对安全和绝对优势,中俄等国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在《中导条约》签约之时,对于拥有上万枚洲际导弹的美苏而言,中导对彼此的核威慑而言,都不是个大事情。当时,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 859枚,苏联为1752枚,而当时双方都拥有上万枚的洲际导弹。
冷战结束后,道理同样如此,如果从提升核威慑的角度,对于拥有庞大核武库的美俄而言,大规模部署中导的意义并不大。发展中导对于常规军备竞赛和博弈也许有一定的意义,但总体上这样做的现实必要性已经大为降低。
如今,美国海基或空基发射平台已经足够,且生存能力和投送效率都要远远高于陆基。美国今天部署在宙斯盾驱逐舰、巡洋舰、攻击型核潜艇和轰炸机上的战斧巡航导弹已达数千枚,《中导条约》对美国常规打击能力的限制早就是聊胜于无。
“极限施压”的另一种版本?
既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美国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退约呢?答案是,美国的动机掺杂了政治考量和军事竞争的策略因素。
一方面,退出《中导条约》属于政治正确——美国吃亏了,要找回来。美国认为,和冷战时期签署该条约时的安全环境相比,如今全球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特别是在中程导弹领域,双边军控协议的合理性大大降低。华盛顿的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没有道理让一项以欧洲为重点的冷战时期条约,成为美国在亚洲实施“遏制战略2.0版”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