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堡:滴血教堂的23级台阶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9-20 18:25:26
浏览

  叶卡捷琳堡:滴血教堂的23级台阶

  文、图/马剑

  发于2020.9.21总第965期《中国新闻周刊》

  清晨,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把我带到了叶卡捷琳堡。这里距欧洲只剩一步之遥,走下火车的那一刻能感觉到多少来自东欧平原的暖流,只不外在迈过乌拉尔山脉之前,西伯利亚的凉风依旧会让人感想一些害怕。  

  俄国地理学家塔季肖夫发明,受气流影响,乌拉尔山脉两侧动植物差别明明。他提出以此山为界分别欧亚大陆,获得普遍承认。

  欧亚分界限碑,就屹立于叶卡捷琳堡市中心西北42公里的公路旁。界碑由灰白和深红大理石制成,顶端安放双头鹰符号,两侧别离标明欧洲和亚洲。不少旅客会专程赶到这里,体验一把凌驾欧亚大陆的感受,而我倒更愿意随着内地人去界碑后头的小树林里许愿,听说在这里的许愿多数会空想成真。

  内地人在先容界碑时总喜欢说:“俄罗斯是只双头鹰,一头朝向亚洲,一头朝向欧洲,我们叶卡捷琳堡就是这只双头鹰共用的脖子。”作为欧亚大陆分界限上一座重要都市,叶卡捷琳堡不单展露着当年俄罗斯向欧洲与亚洲扩张的野心,同样也承载着这个国度无法逃脱的运气。

  1723年,彼得大帝在这里兴建了俄罗斯第一家冶炼厂,并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为这座新兴家产都市定名。19世纪末,叶卡捷琳堡就已成为乌拉尔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关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更成为苏联最重要的家产都市之一,数百家工场从乌拉尔山以西易受进攻的地带转移至此。由于存在多家国防企业,这座都市直到上世纪90年月前都未曾对外国人开放。

  间隔火车站不远的“1905年广场”是这座都市的起点。广场名字源于俄国的1905年革命,当年陆续串的歇工和农夫抗争等导致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06年被迫举办了一系列政治改良,但最终照旧没可否决住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广场上坐落着市当局大楼和列宁眷念碑。气势磅礴的市当局大楼顶上有座镀金的钟楼,附近有16个劳动英雄雕像,神似北欧女神,有种斯大林式与哥特式气势气魄的混搭感。广场周边尚有不少五六层高的住宅老楼,被称为“赫鲁晓夫楼”,很像海内老旧小区的住民楼,让人备感熟悉。

  广场劈面的维拉大街是叶卡捷琳堡最陈腐的街道之一,也是内地市民最喜爱的步行街。街道两旁各式古香古色的小店与现代购物中心间杂,步行道上散布着“货郎”“骑车人”“银行家”等铜像,再现了19世纪叶卡捷琳堡的贩子糊口。此时虽正值夏季,内地最高气温也不外十四五度,大街上却有不少穿戴短袖、吃着雪糕的年青人在铜像前嘻嘻哈哈合影,看来俄罗斯风气彪悍公然不是传说。

  从维拉大街往西北两公里,有一座雄伟的拜占庭气势气魄的滴血大教堂。“滴血”二字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而它的由来也确是“名副其实”。

  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随后十月革命胜利,新当局逮捕了尼古拉二世,并将他和家人囚禁在叶卡捷琳堡的伊帕季耶夫楼(十月革命前这里属于巨贾尼古拉·伊帕季耶夫)。1918年7月17日破晓,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后世以及大夫、家丁、厨师共11人,在居所的地下室里被奥秘枪决。

  为防备西方操作伊帕季耶夫楼来做反苏宣传,1975年苏联当局核准拆除该楼。在拖了两年后,新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叶利钦抉择执行上级指示。1977年9月,伊帕季耶夫楼永远消失在那片高台上。厥后,叶利钦在回想录中是这样写的:“即便羞愧,终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