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70年,上海书写共和国先行者不朽传奇(2)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5-27 14:12:21
浏览

  “银圆之战”“米棉之战”……一场场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打响,投机分子、国民党特务遭受重创,一连串的铁腕钢拳,显示为了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稳定上海人民的生活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共产党在上海的这些经验,也演变成了新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图片5

  1949年6月7日,上海学生列队出发,宣传反对非法的银元买卖。上海社科院供图

  短短两三年,上海政权稳固、民心安稳、社会秩序良好,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接收管理大城市的奇迹。

  “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是1949年由陈云最早提出的,由此奠定了上海发展的历史基调——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支援,而上海也为全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逐渐建设成为全国工业基础最好、配套能力最强、生产能力最优、技术水平最高、产品质量最佳的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成为整个中国经济无可取代的火车头。

  上海的一个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传奇篇章。

  上海自行车厂见证了中国第一辆标定型自行车的问世;上海手表厂是我国第一家手表厂;1958年,上海成功研制第一代国产轿车——凤凰牌轿车;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在江南造船厂诞生;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被认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1963年9月上海市卫生局编辑的《断手复活》,展现了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手术的来龙去脉……

图片6

  上海施行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手术相关资料 轩召强 摄

  作为“共和国长子”,上海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从1953年到1988年,上海累计向国家上缴财政收入4725亿元,为国家出口创汇658亿美元,上海商业部门调往全国各地的工业品达到2881亿元。彼时的上海,以全国1/1500的土地,1/100的人口,提供了1/10的工业产值、1/6的财政收入。

  这是一座开放之城——肩负国家战略重托,从“后卫”转向“前锋”,向全世界昭告中国走向更深程度和更大范围改革开放的决心

  正值初夏,漫步外滩,眺望对岸陆家嘴高楼林立、灯火璀璨。29年前,当邓小平从这个角度望向浦东时,那里的夜还是一片黑暗,老人决意打出浦东开发开放的上海“王牌”。

  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29年前,这片被滩涂和农田覆盖的“烂泥塘”,掀起开发开放热潮,开启了浦东乃至上海发展新局面,触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波浪潮。

  今日的上海,担纲“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率先对外开放时,上海以“后卫”的角色,顾全改革大局,为国分忧,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牢牢稳住国有经济重镇、工业中心城市这个“大后方”。

  1990年初,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风头正健,而上海则在负重徘徊。他思谋着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图片7

  浦东开发开放相关历史文件 轩召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