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拼搏创新(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31 09:27:23
浏览

  之后,姜涛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013年,人社部以焊工姜涛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姜涛成为电焊行业的国家级技能大师,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大师’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姜涛表示,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实现技术的领先,这就需要有人去攻坚克难、敢闯新路。

  2015年,姜涛接受了一项重要使命——完成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起竖发射系统的主体焊接任务。面对从没遇到过的高强度合金钢,姜涛和他的团队反复“试错”。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成功发射,姜涛功不可没。

  凭借一股敢闯敢试的韧劲,姜涛的技术更加成熟。“我只是在为成为一名好工人而努力着。”姜涛话音刚落,又拿起一旁的焊枪,向工作台走去……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

  汪志球 罗 炼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过去、现在、将来,都要做出个样子。”近日,“时代楷模”黄大发来到贵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典型专题报告会现场,讲述了自己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1959年初冬,在遵义市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24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大队长,决心为村民干三件实事:引水、修路、通电。未成想,这句承诺他用了36年去践行。

  严重缺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草王坝村面临最现实的问题。人畜饮水全靠一口枯井,全村人每天排队挑水。

  年轻的黄大发斗志昂扬、干劲十足,面对高耸入云的山,他试验了许多引水办法,修修补补几十年,可水还是进不了草王坝。

  时光会磨平棱角,却无法磨平心志。1989年,年过五旬的黄大发主动申请到贵州枫香区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技术,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从头开始学习修渠知识,掌握开凿技术。

  1992年,黄大发再次筹备修水渠,得到县、乡政府的支持,从当时拮据的财政里划拨了6万元资金和19万公斤玉米,县里的领导和他说,只需村里筹1万多元就够启动项目。

  那一年,草王坝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仅80元。作为村支书,黄大发率先拿出了100元,让全家齐上阵参与修渠。村民赶着牲口,背着鸡蛋、黄豆到集市换钱,全村900多人一起集资1.3万元,200多人的施工队正式开工。

  1995年,黄大发带领草王坝人历经三年时间在天险绝壁上凿出了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

  从此,草王坝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水通了,电通了,水渠的成功让草王坝人相信了黄大发,更坚信自己。黄大发开始忙着带领村民开展“坡改梯”、修路、修学校……贫瘠的土地开出希望之花,焕发出勃勃生机。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31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