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勇做高质量发展探路先锋(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5 17:01:07
浏览

“创办一家国际一流的高端生物药公司,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在园区,我的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俞德超介绍,公司去年在香港上市后发展势头迅猛,今年3月,抗肿瘤国家1类新药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上市,价格仅为同等规格进口产品的40%左右。

十年磨一剑,潜心培育如今终于迎来“爆点”。苏州工业园区过去“深藏不露”的新兴产业集群纷纷亮相。去年,园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分别实现产值780亿元、650亿元、250亿元,同比增长26%、30%、38%。

创新发展,园区的主线异常清晰,那就是围绕“自主可控”做文章。

不久前,备受瞩目的科创板开市,首批25家挂牌企业中,有2家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占江苏一半,其中的华兴源创更是铿然敲响“第一锣”。“在全球中小型液晶检测设备领域,华兴源创已拥有不可忽视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话语权!”公司总经理陈文源介绍,“我们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去年研发投入超过1.3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近14%。”

创新不等人。去年起,园区开始在世界各地布局创新中心,把发现的触角伸出去,把前沿的资源引进来。今年上半年,园区引进各类科技项目360余个,科技创新型企业总数超5000家,“国家队”科研院所总量达14家。

对标“国际一流”大做“补短”文章

7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对外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30条”,从精简企业办事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企业对外投资服务等维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加快行政审批速度为例,在江苏“3550”的要求上、在自身已实现“2333”的基础上,此次园区再次自加压力提出“1220”,即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个工作日。这份“红头文件”还附上英文版,让外籍人士倍感贴心。

不久前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外企对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给出“满意”评价。即便这样,园区人依然没有止步,因为他们对标的是“国际一流”。苏州工业园区组织部副部长潘瑜举例:“开办企业需要查重名、银行开户、开税号、公章、发营业执照5个步骤,涉及工商、银行、税务、公安4个部门,园区通过职能整合将时间压缩到1天内,堪称全国最快。但对标国际一流,我们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找差距补短板,苏州工业园区条分缕析,动作频频。今年4月,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在园区揭牌,这是园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谋划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的一次尝试,未来要为长三角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双向服务,全力打造长三角企业布局海外的“中枢平台”。7月,“一网通办”平台启用,首批纳入451项事项,居民和企业可通过这一平台体验“一网(窗)提交、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数据共享”。

除了制度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等也要紧紧跟上。一个个城市公园开建,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上马……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园区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86万总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接近50%。

改革无止境,创新不止步。苏州工业园区既是探路者,更要做“示范引领者”,必须倒逼自己不断提升。20多年来,园区先后在国内外“复制”12个合作共建园区,一批批园区干部把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传播到更多地方,推动着“园区经验”不断向外辐射。(记者 高坡 孟旭 通讯员 徐瑞雅)


(责编:梁秋坪、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