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山上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11 07:16:44
浏览

  “从这些为革命牺牲的红军身上,能找到我们要寻找的初心。”在劳山战役烈士陵园,甘泉县劳山乡党委书记杨海军告诉记者,如今这里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文化教学基地。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

  1935年9月,得知陕北红军活动消息,在甘肃哈达铺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决定要到陕北落脚。

  榆林市定边县铁角城村是连接陕西、甘肃两省的交通要道,村中心的傍山道路,纵横数百里,是陇东入陕的一个必经驿站。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左路和右路顺利进入陕西定边县境内。虽然红军在这里只短暂停留,当地村民却印象深刻。

  56岁的村民董玉飞家里有个传家宝,是两对茶壶。“红军队伍离开时,爷爷董发太给红军战士们装上了两背袋粮食,红军战士拗不过,就拿出了两对茶壶赠予他们作为答谢。”说到这里,董玉飞自豪地拿出茶壶展示给记者,他说:“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会让孩子一直传承下去!”

  距吴起县城西南方向4公里处的大峁梁上有个开阔的山头,以前叫平台山。如今,在山头平坦处的两棵葱绿的杜梨树下,一尊铜像格外醒目:毛泽东坐在行军床上,一手按着作战图,神情自若、目视远方……

  对面山头上,遥相呼应还有一尊铜像。“那是彭德怀将军正迎风策马向主席传递胜利的捷报。”吴起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吕军向记者介绍说。

  早在中央红军离甘入陕之际,国民党军就在陕甘交界的河连湾集结,敌先头部队于10月18日晚到达铁边城以西的油寺一带宿营,距中央红军后卫部队仅有20余里。国民党军自恃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气势汹汹地顺头道川奔驰而下,由正面推进,妄图歼灭疲惫不堪的红军。

  10月19日,中央红军刚到吴起镇,国民党军就追到了苏区大门口。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对敌情做了认真的研究后,迅速达成一致:打退追兵,绝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在彭德怀指挥下,19日晚至20日早晨,红军主力分别进入阵地布防。一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之间的大峁梁上,在敌之左侧,二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乱石头川之间的山梁上,在敌之右侧,三纵队埋伏在洛河东岸的燕窝梁上,在敌之正面。红军布下了“口袋战术”准备全歼来犯之敌。

  21日7时,战斗打响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取得胜利。战役总计毙伤俘敌人2000余人,缴获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数十门(挺),缴获战马1720多匹。

  至此,中央红军切断了长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结束了中央红军在长征的最后一仗,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图谋破产。

  “‘切尾巴战役’胜利以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将原来的平台山更名为胜利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讲解员强小芳向游客介绍说。

  “红军到达吴起镇看到了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顿时欢呼跳跃。”吴起县旅游局原局长马广千向记者介绍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战士邓飞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长征途中,我们无论是渡湘江、翻雪山还是过草地,尤其是打完了一仗,眼巴巴地瞅着满地的伤病员无处安置时,我们就格外想念苏维埃,想念苏区人民。如今,看到苏维埃的牌子,我们怎能不欢呼,怎能不热血沸腾呢!

  锣鼓响,秧歌起,红军长征到吴起。从此红军有了落脚点,也有了出发点。

  东征播下抗日火种

  富县直罗镇四周群山环抱,柏山上松柏郁郁葱葱。

  柏山下矗立着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从纪念碑背后的台阶拾阶而上,苍松翠柏间,长眠着648位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