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党故事”揭示反贫困中国密码(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2 23:56:02
浏览

  乡政府对面“下乡的味道”电商服务站里,高山茶、山茶油、花菇……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选购。站点负责人王明桃说,这些土特产来自下党农户,经过统一收购、包装后对外展销,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30年间,下党乡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00元增长到去年的1.3万多元,翻了近70倍。去年,下党乡建档立卡的118户贫困户504人已全部脱贫。

“下党故事”揭示反贫困中国密码

  下党村学习路(原连心路)(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闽东密码:如何打赢反贫困之战?

  下党所在的闽东宁德,30年前交通闭塞,贫困落后,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天空里,是只“弱鸟”。主政宁德时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思考后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详细阐述了这一发展辩证法。下党脱贫正是一个生动样本。

“下党故事”揭示反贫困中国密码

  8月8日,游客在“难忘下党主题馆”听工作人员讲解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叶忠强说,为打破贫在“农”上、困在“山”中的桎梏,下党持之以恒“唱山歌”,因地制宜抓产业,这才实现了脱贫致富。

  下党虽穷,亦有独特优势:绿水青山环绕,茶园分布在海拔几百米的山上,土壤富含硒、锌,具有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祖祖辈辈口传手教,很多村民懂得怎么种出好茶。

  一心想做茶文章的下党乡村干部和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驻村干部,2014年9月为下党村注册了农产品品牌“下乡的味道”,进而推出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

  这一项目“只卖茶园不卖茶”:村里将原来一家一户零散的茶园整合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招募爱心茶园主。茶园主以一年一亩2万元的价格租下茶园,在手机App上通过视频直播随时查看茶山和茶厂,每年可获200斤“放心茶”。

  “定制茶园利用互联网,让养在深闺的茶叶走出大山,实现了茶园与茶杯的直接对接。”下党村支书王明祖说,定制茶园吸引了众多企业认租,使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茶农收入翻番,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

  下党乡“植入消费式扶贫理念,推出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的做法,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精选推广的典型案例之一。

“下党故事”揭示反贫困中国密码

  8月8日,王光朝在整理高山茶和草药茶。王光朝是不久前代表下党乡亲给总书记写信报喜的6名党员干部群众之一。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多年来,下党探索形成了党建促扶贫、定制促扶贫、品牌促扶贫、旅游促扶贫、金融促扶贫“五种扶贫模式”。

  “树信心、找路子、聚合力,这就是下党发生巨变的秘密。”叶忠强说。

  曾多年担任村委会主任的王菊弟说,下党之穷,穷在“不通”——路不通、货不通、思想不通。村民虽有强烈发展愿望,但“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先扶志,共产党员带头。近年来,下党村成立茶叶生产技术党小组、农家乐和民宿服务党小组等,采取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创业带头人培训等方式提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