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和谐共生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4 16:10:48
浏览

守护绿色和谐共生

 
 

  东部林海莽莽,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78%;中部沃野千里,林田相间,坐落在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上;西部水草丰美,引来候鸟栖息翔集……吉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生态画卷,俏立在祖国的东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些年来,吉林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黑土地保护托起金色粮仓,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超过700亿斤,每年都有数百亿斤的粮食销往祖国大江南北。

 

  查干湖——

  好生活“年年有鱼”

  本报记者 岳富荣 孟海鹰

  8月的查干湖,烟波浩渺。竹排前行的声音惊起苇荡中的水鸟,手握长篙的老人笑语朗朗:“我们小的时候,湖面退缩成一个小水泡,哪有多少水呢。过年过节想吃鱼,从现在的湖岸骑马走10多里地,老半天才能弄到条鱼,哪像现在,一网下去,那大鱼肥得啊……”

  如今,查干湖镇川头村农民齐海军每年旅游旺季都要撑着竹排,干几个月接待游客的活儿:“心情老好了,天天看风景,还把钱赚了。”

  查干湖,主体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至今还保持着延续千年的冬捕习俗。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冬捕期,“冰湖腾鱼”的壮观景象和味道鲜美的鱼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使冰天雪地的查干湖“热气腾腾”。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由于气候干旱、拦河筑坝和掠夺式捕鱼等原因,查干湖风光不再,面积锐减,一度由近500平方公里缩小到50多平方公里。

  “当时是有什么就捞什么,渔网越织越密,鱼却越来越少。”查干湖老渔把头张文说,后来,尝到苦果的人们不得不将1寸的细眼渔网都改成了6寸。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查干湖生态环境。除了实施引松济查、退耕还湿还草等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人们也格外精心:养鱼不投饵、不用药;捕捞坚持采用马拉绞盘的传统方式,避免机械设备污染。

  如今的查干湖,四季美景如画,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水清岸绿、鸟鸣鱼跃凝成“金字招牌”,化作金山银山,湖区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查干湖冬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希望乡亲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牢记总书记嘱托,管理经营部门和当地群众更加珍惜查干湖生态环境,守护绿水、守护绿色不松劲儿,更有劲儿。

  据介绍,目前查干湖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湖长责任体系全覆盖;严把项目准入和建设关口,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开工建设;新建的“吃、住、行、购、娱”项目,全部摆放在湖岸8—10公里以外区域,最大限度减少湖区生态压力;由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在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不间断巡查,依法依规严格管理。

  吉林省正在有序推进查干湖环湖生态保护种植结构调整工程建设。从2019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在沿湖周边的4866公顷土地上实施还林、还草、还湿,重点进行中草药材、梅花、林果和水生植物种植。今年已实施第一期工程,种植面积1578公顷。

 

  保护性耕作—— 

  黑土地重泛油光

  本报记者 孟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