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心向海,逐梦“门户”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31 10:56:09
浏览

沿海又沿边的广西,好事连连。26日,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方案,广西与云南、黑龙江一道,成为我国首次在沿边设立自贸试验区的三省区。根据总体方案,广西将加速扩大开放,面向东盟塑造陆海开放全新格局。

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作为主通道出海口和国际门户港的广西无疑是亮眼的角色。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西部地区运距最短的出海口……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广西一直怀着一个联通内外、辐射西部的“门户梦”。

从上世纪90年代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到新世纪以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国际合作的“南宁渠道”,再到持续推进的北部湾开放开发,多年的持续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比于各方的期待,差距也不可谓不大。

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央明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应运而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则成为广西实现“三大定位”的最佳载体。这一次,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广西正趁势而上,努力百炼成钢,加快实现多年的“门户梦”。

持续延伸的向海之路

有着西部唯一出海口的广西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北海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19世纪北海开埠,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开放。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在钦州规划“南方第二大港”的宏大构想。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怀着对海洋的无限向往,开始了向海发展的艰苦创业之路:1968年,2000吨级的浮码头在防城港动工建设;1984年,北海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1992年,钦州干部群众自发捐款2000多万元,在荒芜的海滩边建起了两个万吨级码头。

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不仅是广西的梦想,也饱含着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国家的期许。

上世纪90年代,广西加快了面向东盟、服务大西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北部湾沿海港口与西南腹地的交通连接得到强化。

新世纪以来,广西加快向海发展、对外开放步伐。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2007年,北海、钦州、防城三港合一组成广西北部湾港。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临港产业迅速崛起,服务国家战略的“南宁渠道”不断拓宽……围绕形成“沿海发展新一极”的远大目标持续发力,广西在区域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十八大以来,在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中,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5年,党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一重要定位一举锚定了广西开放发展新航向,激活了广西改革创新动力,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实现一系列变革性突破。

在这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运营。这一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从倡议提出到前期调研再到班列开行、降费提效,其间西部陆海新通道几易其名,广西一直是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几年来,广西与各方一道夯实合作机制、开展提效降费优服行动等举措,新通道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朋友圈”迅速扩大。截至目前,新通道国内参与省区已扩大至13个,广西北部湾港开通外贸航线24条,吞吐量能力超过2.4亿吨,铁海联运班列已累计开行1000多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