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塞上江南更美丽(权威发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02 07:19:24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累计脱贫8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3%,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4%

  70%

  宁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工作,连续多年把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60亿元

  近3年,宁夏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360亿元,实施环保治理工程1000多个,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8月3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咸辉出席,以“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石泰峰表示,“我们坚决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干事创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三个美丽”展新颜

  “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许多人对宁夏了解得不多,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塞上江南今胜昔,现在的宁夏更美丽。”发布会上,石泰峰首先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宁夏之美。

  “民族和美。”宁夏生活着回族、满族、蒙古族等47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群众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企业共班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共创繁荣。

  “人文之美。”宁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中国水利博物馆、长城博物馆之称。宁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昔日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宁夏人民具有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鲜明性格。

  “风光秀美。”宁夏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十大牧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的“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宁夏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既有舒缓的平原,也有巍峨的高山;既有蜿蜒的长河,也有连天的翠湖;既有粗犷的大漠,也有秀丽的水乡。各种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与丝路古道融为一体,是西部颇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区。

  脱贫富民谋幸福

  1949年以前,宁夏是极度贫困的代名词,老百姓“家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今天,宁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石泰峰表示。

  宁夏1982年到2018年累计减贫340万人、相当于全区现有人口的一半;累计搬迁移民130万人,西海固地区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脱贫力度之大,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史无前例。”咸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累计脱贫8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到了3%,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4%。

  如今,历史上“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宁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工作,连续多年把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水平大幅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6元、116元增加到2018年的31895元、11708元,分别增长92.2倍和100.9倍。

  “围绕实现人民富裕,宁夏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抓好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现在宁夏的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感越来越强。”石泰峰说。

  生态立区守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