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简从察实情深入基层解民忧(大督查在行动)(2)
“经过我们调查,这是一家民营小微企业,所欠货款已经影响企业生存,政府准备什么时候偿还?”第四督查组进驻辽宁后,针对此前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群众反映的拖欠一家民营企业账款情况,开展走访和现场督办。“当时反映情况,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督查组会这么快联系我!”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各督查组积极利用“互联网+督查”等渠道,开展线索核查,对久拖不决的问题较真碰硬,对问题属实的现场督办,使督查工作既具备突然性,又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
“督查组尽量压缩与有关部门、企业访谈的人员和时间。只要求能够讲清政策、了解具体业务情况的人员参加,访谈内容抓住重点、简明扼要,不过多占用参加访谈人员的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二级调研员王永安说。
大规模座谈少了,一对一访谈多了;各类汇报听得少了,现场实地走得多了……讲求实效,是督查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为力戒形式主义、给地方减负减压,今年国务院大督查期间,各督查组严格遵照“八不得”的总体工作要求,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
比如,在材料报送方面,各督查组不随意要求被查单位填表格、报材料,而是根据督查需要事先做好功课、列出清单,避免多次、反复提供。第七督查组明确,对于各专题组确实需要地方填报的表格材料,需经国办督查室联络员审核,报组长同意后统一交由江西省对口部门填报。
在大督查过程中,各督查组严格遵守纪律,坚持把作风建设挺在前面。出门打车、中午吃面、晚上熬夜……成了不少督查组成员这期间的生活“标配”。9月4日,记者随第四督查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干部刘晗走访,赶到目的地的时候已近正午,为了确保督查实效,他提出到附近的小面馆用餐。“既然是现场督查,到政府食堂去吃饭就不太方便。”刘晗说。
按照工作要求,连日来,各督查组每天晚上都要开碰头会,及时交流、梳理、汇总督查情况。碰头会往往开得早、散得晚,会后各专题组还要围绕内容整理资料。“直到凌晨,很多房间的灯还亮着。”一名驻地的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谷业凯、邱超奕、屈信明、 韩鑫、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1日 02 版)
(责编:李枫、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