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医行善助团结草原牧区绽芳华——记新疆福海县退休医生毛里夏里甫·哈帕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0日电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阿勒泰草原,承载了哈萨克族医生毛里夏里甫·哈帕的青春芳华。近30年间,送诊牧区,服务群众,他走遍新疆福海县的每一个自然村,熟悉每一顶毡房。
直至现在,虽然已退休多年,他仍然执着地在乡村救死扶伤、帮扶乡村教育和维护民族团结,深受各族群众爱戴。
牧民逐水草而居,他逐水草而医……
“快来吃饭,不然一会儿凉了!”妻子的叮嘱从院子传来,毛里夏里甫顿了下笔尖,又继续书写药方,并安慰坐在对面的患者不要因咨询时间过长而不好意思。
今年65岁的毛里夏里甫身体不比从前,才经历手术,刚康复就在家中坐诊,他说他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
毛里夏里甫的初心源自1971年的一场送别。有天晚上他刚接生完一名新生儿,抡着酸痛的胳膊走在回家路上。夜已深,牧区的静谧被碎步声打破,几十个上了年纪的牧民抹着泪追上来,执意要送毛里夏里甫返程。听说他明天要出远门到乌鲁木齐求学,大家担心他再不会回到草原。
不期而至的送别让年轻的毛里夏里甫感到吃惊:自己打小跟着父亲糊口的“饭碗”,原来在乡亲们心中分量这么重!他当即向大家承诺:回来!瞬间,人群中响起欢呼声和掌声。
几年后,学成归来的毛里夏里甫背起父亲的药箱,开始骑马巡诊。牧人们逐水草而居,他便逐水草而医。其后近20载春秋,毛里夏里甫用实际行动恪守着一份初心。
药箱会旧、骏马已老,好在苦日子随着时光也渐渐泛黄。一座座牧区医院拔地而起,全民健康体检普及到草原各个角落,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很多牧民告别远山游牧定居乡镇,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远离贫困、病痛……
毛里夏里甫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福海县阿尔达乡卫生院工作,直至2006年退休。
“孩子们一定要过得比我们好!”
“毛爷爷!毛爷爷!”一进福海县阿尔达乡的校园,孩子们一眼便能认出毛里夏里甫,抢着热情问候。由于乡里人多地少,村民们在外长期打工的多,这里的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毛里夏里甫把关爱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每逢新学期开学、六一儿童节等日子,他都要去学校看望孩子,送去礼物和问候。在孩子们心中温暖存在的老人,现在受聘为学校的名誉校长。
其实,毛里夏里甫对孩子们的关心早有“记录”。
1993年,在福海县阿尔达乡举办的一场教育募捐活动上,当报数员高声喊出:“毛里夏里甫!8000元!”犹如平地一声雷,在场的人们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单是因为8000元的“巨款”,还因为捐款人家境并不富裕。
这次募捐活动所筹得的钱让阿尔达乡有了第一所中学,彻底改变了孩子们每天要跑七八公里路上学的状况。虽然因为捐款毛里夏里甫不得不省吃俭用,但他倍感欣慰:“我们小时候日子苦、上学难,石头上、松树下、毡房里,哪有明亮的教室好!教育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孩子们一定要过得比我们好!”
几十年来,毛里夏里甫为福海县的教育事业捐款逾50万元,先后资助446名贫困失学孩子重返学校,3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也见证了学校平房变楼房、土锅炉变地暖的变化,哪怕室外零下40℃,孩子也能在温暖的教室里安心读书……
维护民族团结的“园丁”
“善良再小累积多了也会伟大”,说到民族团结,毛里夏里甫常常会想起父亲的这句告诫。当年牧区遭遇洪水,父亲救下一名汉族孩子,把口粮紧着他吃,还把毛里夏里甫的衣服让给他……从小受到父亲影响,毛里夏里甫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结交了许多各族朋友,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邀请他,见到谁有困难他一定会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