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对“洋垃圾”说不?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09 11:03:35
浏览

频频刷屏的“洋垃圾”,是什么?

“洋垃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能够带来什么?

经过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对“洋垃圾”说“不”,正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中国智慧。

打开国门后,“洋垃圾”来了

8月6日,正午的日头正晒,在中国南方省份福建的重要口岸——福州港口岸江阴港区,海风裹挟着热浪袭来,一艘外国货轮停靠在码头的泊位上,工人们顾不上休息,忙用岸桥将集装箱从货船上卸下。

这里,是中国海关限定的18个固体废物进口口岸之一。

中国为什么要对“洋垃圾”说不?

福州港口岸江阴港区。焦艳摄

进口固体废物,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说“洋垃圾”,大家就明白了。

“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上,“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上,“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输入的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打开国门初期,固体废物进口之门开启——“洋垃圾”进来了:

彼时,迅速成长的国内制造业和建筑业需要大量塑料、金属、纸张等原材料,经过处理的发达国家的固体废物正好可以填补原材料的缺口,固体废物进口由此应运而生。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迅速的广东、浙江等省,很快成为固体废物进口大省。早年在广东亲历进口固体废物贸易工作的陈秀芳向人民网记者回忆,很多制造企业对低成本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使得进口的固体废物成为“香饽饽”,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固体废物的进口量有增无减。

2018年3月17日,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现任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大概20年前,我们整个进口量(固体废物)也就是400万-450万吨,20年间,固体废物进口量增加到4500万吨,增长得还是很快的。”

挡住“洋垃圾”,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中国为什么要对“洋垃圾”说不?

榕城海关关员核对实施查验前的派单。 焦艳摄

过去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处于“以环境换经济”的发展阶段,进口一些有二次利用价值的“洋垃圾”,成为当时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王永好告诉人民网记者,早期国内人均垃圾生产量比较少,环境容量能够消化处理“洋垃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内也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环境承载力有限,环境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一方面,“洋垃圾”囤积在我国境内,由于处理方式不当,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明显。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酸浸、水洗废物会危害水体、土壤环境,直接丢弃、填埋更是加重环境负担。

另一方面,“洋垃圾”会损害经济结构。低端产品如果源源不断供应,从垃圾回收企业到制造企业再到消费者,每一环都有利可图,就无法倒逼“散乱污”企业转型升级。

工信部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需要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告别“以环境换经济”已是必然趋势,对“洋垃圾”说“不”迫在眉睫。

如何说“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傅十和表示:“如果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需要政府进行环境管制。”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一直在努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政策所指正呼应了民心所向。

今年1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公布:2018年收到全国网友留言共31万条,在网友留言最关注的热点领域中,环保排在第四位。

可见,人民群众对于“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